1.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
北师大的校训是“格物 致知 实践 求是”。这句话前半部分出自《论语》,后半部分则是唐朝名将裴旻所提倡的“求是务实”精神。北京师范大学校训所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殊育人目标。格物致知强调要以实际问题而非抽象理论为基础,实践求真强调学生要脚踏实地,做真正有用的工作,求是务实则是北京师范大学育人目标的核心,即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格物 致知
格物谓得其实,致知谓得其理。一个好的学者不只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还要懂得如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积累经验。而具体的实践过程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发现和理解,更能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理论的奥妙,得到更高的智慧。
3. 实践 求真
课程中的知识却很难彻底掌握,唯有实践,唯有在实践中体验,经过对实践中的问题的深刻思考,才有可能真正掌握那些理论知识。我们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打磨自己的实践能力,锤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想要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理论,必须要将其付诸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探求知识和真理的本质。
4. 求是务实
求是即真理、科学性,求实即实际、实用性。求是务实,是北京师范大学育人目标中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我们需要具备实事求是、辩证思考的能力,严谨认真地对待学术研究和思维探究。我们需要把握问题实质,注意实践应用,追求真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调整自己的思路,最终在不断实践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源源不断的创新。
总之,北京师范大学校训“格物 致知 实践 求是”是学校育人理念的体现,我们必须时刻以此为引领,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强化自己的思想道德和实践能力,成为具备强烈责任感和积极进取心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