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考试  > 知识 > 秋词,秋词这首诗内容是什么啊

秋词,秋词这首诗内容是什么啊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18 00:42:18 编辑:去留学呀 手机版

1,秋词这首诗内容是什么啊

秋词  刘禹锡 (其一)   自古①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这首诗内容是什么啊

2,请问秋词的全文

秋 词 唐 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请问秋词的全文

3,秋词的原文

不知您要找的是不是刘禹锡的作品《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百度复制来的(??????????)

秋词的原文

4,秋词整首诗词和作者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不知道你要是是否是这个

5,秋词整篇古诗的解释

秋 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①“自古”句:自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开始,写悲秋的人不可胜数。②“晴空”二句:《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即取其意。秋高气爽,碧空如洗,一鹤冲霄,气概昂扬。 [鉴赏提示]《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后写的。历代诗人描写秋景,大都离不开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此诗却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诗一开始就否定古来的悲秋观念,认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接着,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驰骋想象,自己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到“碧霄”。全诗立意新颖,意境开阔,情调高昂。
秋 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①“自古”句:自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开始,写悲秋的人不可胜数。②“晴空”二句:《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即取其意。秋高气爽,碧空如洗,一鹤冲霄,气概昂扬。 [鉴赏提示]《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后写的。历代诗人描写秋景,大都离不开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此诗却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诗一开始就否定古来的悲秋观念,认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接着,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驰骋想象,自己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到“碧霄”。全诗立意新颖,意境开阔,情调高昂。 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①。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②。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③。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④。 [注]①黄菊:黄花,这里借指深秋时节。君:是秋风称作者。玄蝉:黑色的知了。我:秋风自称。却:返。这两句说,去年菊花开的时候和你分别,现在听到秋蝉鸣叫时我返回了。②五夜:五更时分。五更是天将亮的的时候。飕飗:风声。这里指天亮前秋风带来的寒意。颜状:容貌。这两句说,五更天的秋风把我惊醒一年容貌的变化从镜子中反映出来。③边:边塞。马思边草:用战马在秋风中想食边塞的野草来比喻自己想驰骋疆场。拳毛:卷曲的马毛。雕:一种能捕捉小动物的猛禽。青云:指秋天晴朗的天空。睡眼:指雕在栖息时闭眼欲睡的情态。这里用大雕想奋飞搏击来比喻自己积极进取的精神。④肃清:指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晴空。堪:可。这两句说,在这秋高气爽的时候,正好登高远眺,因为思念你,我带病登上高台。这一联是作者对秋风而言。 [鉴赏提示]这首诗是刘禹锡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因秋风而寄意的抒情诗。和诗人其他咏秋的诗篇一样,赞颂了大好秋光,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集中地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进取的豪情。

6,秋词的意思是什么

《秋词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全诗的字面意思是: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在这首诗中,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译文:其一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1] 其二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创作背景及心情: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原文: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其一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1]其二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创作背景及心情: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原文: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7,白居易秋词原文

秋词是刘禹锡的,你搞错了吧!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一)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其二)  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的多。刘禹锡贬到朗州,今天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二首》)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站在塔顶上大声说笑,他居然以此为乐。  刘禹锡也研究哲学,也笃信禅宗,但效果与柳宗元不一样,在怎样用于立身处世这一点上,他也得到了踏踏实实的好处,他能通过哲学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感悟。这样,他就能从有限的时空跳出来,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心理平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写深夜听唱《竹枝》。四句之中没有介绍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还是女,以及他因为什么要唱这样一种凄凉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说在瞿塘峡口,白帝城头,月亮西沉时,烟雾迷漫,一阵阵歌声远远传来,悲凉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唱到声情凄苦之处,音调梗塞,致使周围宿猿栖鸟,齐声悲啼,更烘托出这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文章TAG:秋词秋词这首诗内容是什么啊

最近更新

  • 英国旅游签证是多少年,加拿大旅游签证多少年有效

    需要多长时间英国旅游签证?英国签证需要多长时间?英国10年签证最新规定是十年多次往返有效签证,签证费用:£737英国多年多次往返/112。英国签证有效期多长?签证Fee85签证时效 ......

    知识 日期:2023-08-25

  • university的用法,高等教育机构的经典称呼

    大学之美:高等教育机构的经典称呼1.传统名称的演变“大学”源于西方,最初指的是由教士、学者组成的学术团体,后来逐渐演变为高等学府的经典称呼。在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明朝的国子监 ......

    知识 日期:2023-08-25

  • 银行行长2,2011年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现任的行长是谁

    2011年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现任的行长是谁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男,汉族,管理学博士,生于1953年2月,1970年参加工作。2000年2月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行长不仅有着多年丰 ......

    知识 日期:2023-08-25

  • 操纵证券市场,非法操纵证券市场最多判几年

    非法操纵证券市场最多判几年十年最高刑期是无期徒刑。2,操控市场什么意思黄光裕说的是因为操纵股市,就是利用自己的资金的优势,通过大量的买进和卖出股票,是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大起大落,他从 ......

    知识 日期:2023-08-25

  • 英国签证中心翻译翻译技巧

    不能自己去翻译,一定要去-2签证-3/翻译。英国出国留学签证Materials翻译相关问题:除了护照其他都要翻译,2012英国出国留学签证Materials翻译公司盖章翻译一定要贴 ......

    知识 日期:2023-08-25

  • uiuc大学申请条件,UIUC官方入学要求及要点

    UIUC大学申请条件UIUC大学是美国伊利诺伊州公立大学,其要求申请者需要提交SAT或ACT成绩,以及申请人的成绩单和申请文书等相关材料。同时,UIUC大学会根据申请人的背景和申请 ......

    知识 日期:2023-08-25

  • 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学费,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学费是多少?

    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学费1.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概述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成立于1921年,是美国最负盛名、最具声望的一所音乐学院。它的教育质量和声誉已经连续多年排名美国音乐学院前三 ......

    知识 日期:2023-08-25

  • 童话作文100字,自编童话故事100字

    自编童话故事100字你可以把动植物、物品拟人化,并说说它们间的故事。小猪我顶我2,一百字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急求各路大神帮帮忙同学,我来帮你解答这道题吧。100字童话艾比是美国旧金山人 ......

    知识 日期:2023-08-25

留学考试 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