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 II清热泻火这类药物多为苦寒或甘寒,以清热泻火为主效。主要用于高热、口渴、多汗、烦躁,甚至谵妄、脉沉等气实热证,以及肺热实热、胃热咳嗽、心火、肝火烦躁、目赤等证。当因体虚而出现内热证时,应注意保护正气,补药应同用。石膏清热泻火煅烧后外用祛湿敛疮1。清热泻火,用于气实热、肺胃实热证的除烦止渴。
(1)治因气实热的热病,症见实热、烦渴、脉沉。常与知母配伍,如白虎汤。本品还可用于治疗气血两伤型外感热病。常与玄参、牡丹皮、栀子等清热凉血之品同用,如清瘟败毒饮。(2)肺热平喘止咳。常与麻黄、杏仁、甘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干汤。(3)治疗胃火牙痛。胃热牙龈肿痛者,常与升麻、地骨皮同用。属胃热阴虚、牙痛烦渴者,常与知母、牛膝同用,如玉女汤。
6、清热下火的药有哪些问题1:清热降火的药物有哪些?黄连上清片和牛黄解毒片价格不贵。问题2:清热降火最快的药是什么药,吃牛黄解毒片(丸)之类的。是药,吃起来会有点苦。如果不急,慢慢来,喝点苦丁茶,菊花茶,胖大海之类的。这些都是凉的中药。没有副作用。但如果是女性,最好不要长期喝,会让你感冒。夏天除了多吃苦味的食物,还有更多的水果和蔬菜,也要多吃香甜爽口的新鲜水果和新鲜蔬菜。
7、简述 清热泻火药的功效及适应症内热证的主要病因是外感温热气馁、情绪两极分化过度、阳盛内火、饮食失调。温度、热量和火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不同。热是逐渐升温的,火是极热的。热多为外感,如风热、暑热、湿热;而火造成的内伤,大多是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阳亢所致,如肝火亢盛,心火发炎等。苏文《至真大论》提出“温则清热”、“寒则治热”的治疗原则,均适用于温、热、火引起的里热证。
清热泻火类中成药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适用于热盛者,化为热毒,熏蒸肌肉,侵蚀皮肤,深入脏腑,发生于官窍,症见烦躁狂乱,头面部肿痛,口鼻生疮,咽喉不利,疮疖,溃烂溃烂,大便干燥等。代表中成药:白云山敬修堂清热消炎宁胶囊等。白云山敬修堂的“清热消炎宁胶囊”是一种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尤其适用于感冒、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8、《中药学》辅导: 清热泻火药要点:1。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的性能、功效及应用:石膏味辛、甘、寒。属于肺、胃经。此味辛辣解肌退热,重感冒性质为清热泻火。甘寒能解烦止渴。本品以清肺胃火为主,是清肺胃经实热的重要药物。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常用于实热烦渴(气中温病邪、实热烦渴、汗出脉重等实热证);肺热气喘咳嗽(邪热郁肺,气短气短,咳嗽痰稠,发热口渴);胃火、头痛、牙痛等。疮疡溃烂,久不愈,湿疹浸泡,水火烫伤等症(石膏煅有清热利湿,敛疮生肌之功,常用于外用)。
9、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淡竹叶1。清热除烦用于发热烦渴,本品甘寒,入心经。擅长清心泻火,除烦解渴,用于治疗发热、津伤、心烦口渴,常与石膏、芦根、知母同用。2.利尿用于口舌生疮,小便赤浊,本品属小肠经,长于泻心火、清热利尿。常用于心火过盛,口舌生疮,热动小肠引起的尿赤涩痛,或浊涩痛,(1)治心火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解除热引起的小肠赤涩尿痛。常与木通、生地、甘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