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塔内采用了哪些建筑技术伊丽莎白塔内采用了哥特式建筑技术。伊丽莎白该塔于1859年安装在钟楼上,伊丽莎白 Tower最初仅指钟楼内的铜钟,后来演变为整个钟楼,2012年6月2日,为纪念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大本钟正式更名为伊丽莎白塔。
伊丽莎白塔采用哥特式建筑手法。伊丽莎白在塔楼的设计中,采用了飞扶壁、尖肋拱顶、细长的梁柱,营造出轻盈细长的飞行感,符合哥特式建筑的技术特点。伊丽莎白Tower(the Elizabeth Tower),原名theClockTower,俗称大本钟,附属于英国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的钟楼,是世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也是伦敦乃至英国的标志性建筑。
伊丽莎白这座塔是由奥古斯塔斯·普金的AugustusWelbyNorthmorePugin设计的,由Edward Dent和他的儿子Frederick建造。伊丽莎白该塔于1859年安装在钟楼上。伊丽莎白 Tower是世界上第二大同时面向四个方向的钟。每个钟面的底座都刻有拉丁文铭文“上帝,请保护我们维多利亚女王一世的安全”,钟重13.5吨,表盘直径7米,时针和分针长度分别为2.75米和4.27米,钟摆重305公斤。
伊丽莎白这座塔以其精准和重达13吨的巨大铜钟报时而闻名。伊丽莎白 Tower最初仅指钟楼内的铜钟,后来演变为整个钟楼,伊丽莎白该塔原名大本钟,关于其命名来源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大本钟的名字来自本杰明·霍尔爵士,2012年6月2日,为纪念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大本钟正式更名为伊丽莎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