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如何开展日常自我管理、班级管理,在实践中提高管理水平?
学生开展日常自我管理、班级管理,在实践中提高管理水平步骤。一、“分步走”,逐步转变管理方式第一步,建章立制,打好自我管理的基础首先,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给学生留出“空间”,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留出“空间”,一是要留给学生决策的“空间”,让学生参与决策,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管理的主动性;二是要给学生留出管理的“空间”,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自己的主体。其次,要充分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有效的检查督促。制定了管理制度,就要组织力量进行有效的检查督促,否则,制度就会失去实际意义,成为一纸空文。在检查督促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督促。班主任主要是当好“参谋”,抓住并解决主要问题,日常工作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去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管理自己的主人。第二步,共同参与,做好自我管理的过渡这一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班主任逐步放权,有目的、有计划地构建以班委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机构。班主任的工作不再是全权负责,而是指导班委去有效地管理班级,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班委的工作能力和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因此,这一阶段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班干部的选拔方式是多样的,但我认为采用竞选或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班干部是最好办法。采用这种方式选拔班干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班干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利于班级管理和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为将来逐步放权,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班级工作和形成良好的班风打下坚实基础。班干部选拔出来以后,关键是培养。首先,对班干部的培养,不但要使班干部明确班级的管理工作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班干部懂得怎样管理班级,如何开展工作。例如:遇到班里有同学违反学校纪律应该如何处理、如何教育、如何帮助;其次,还要帮助班干部正确处理好干部与同学之间、班干部与教师之间以及工作和学业之间的关系;另外,要定期让学生对班干部进行评议或投信任票,既使学生干部随时感受到同学的鼓励与监督,又以此引导学生公正无私地评价班干部;以鼓起这些学生干部的热情与信心,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总之,要培养班干部独立思考和大胆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培养他们从严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同学为同学服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