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考试  > 问答 > 西皮慢板,京剧里的西皮慢板等是指什么如果是曲调共有多少种

西皮慢板,京剧里的西皮慢板等是指什么如果是曲调共有多少种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15 13:26:34 编辑:去留学呀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京剧里的西皮慢板等是指什么如果是曲调共有多少种

西皮是腔(另有二黄腔、吹腔、高拨子等)慢板是指板式,是节奏类型,属于一板三眼的板式。另有原版、快板、流水板、二六板、散板、摇板等
我是来看评论的

京剧里的西皮慢板等是指什么如果是曲调共有多少种

2,京剧的唱腔资料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西皮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 “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二黄包括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

京剧的唱腔资料

3,京剧中表现悲痛愤慨的板式叫什么

导板、散板、摇板较常见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xkRoSwSGSM/
专门的有:【哭头】【叫头】【哭相思】【哭皇天】等;另外“反调”多表现悲痛愤慨,比如反二黄,板式多为慢板逐渐转到原板最后散收,有《李陵碑》、《乌盆记》、《哭祖庙》;反西皮较少,有《哭灵牌》(反西皮二六)。(注:现代戏《沙家浜·智斗》里的那种反调用法本人认为是瞎用,不能当成范例。)还有散板(西皮、二黄都是)也经常表现悲痛愤慨。但实际上,几乎各种板式都可以,比如一般认为流利、欢畅的西皮流水,在《四郎探母》里佘太君唱时却可以用来叙说她的儿子们一个个是怎样死的,很“悲痛愤慨”(“点点珠泪洒下来”一段)。
二黄 二黄原板、二黄慢板、二黄三眼、二黄正板、二黄中三眼、二黄快三眼、二黄中板、二黄碰板、二黄顶板、二黄导板、二黄回龙、碰板回龙、二黄散板、二黄摇板、二黄滚板、二黄哭板、反二黄、唢呐二黄、平板二黄 西皮 西皮原板、西皮快三眼、西皮慢板、西皮慢三眼、西皮二六、西皮流水、西皮快板、西皮摇板、西皮散板、西皮滚板、西皮哭板、西皮导板、西皮回龙、反西皮、西皮娃娃调 南梆子、高拨子、四平调
西皮西皮的曲调活泼、欢快,唱腔刚劲有力、节奏紧凑,非常适合表现欢乐跳跃、坚定、愤懑的情绪。 西皮的板式有:原版、快板、慢板、流水、导板、散板、滚板、摇板、二六、回龙、快三眼、娃娃调、反西皮等等。 西皮流水板的特征是:1/4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唱腔的第一句从板上起唱。下边的其余唱句,在板上开唱和过板开唱都可以,但其它唱句过板开唱的较多。因流水板是有板无眼的形式,所谓“过板开唱”,就是从后半拍起唱。每句唱腔的最后一个字要落在板上。

京剧中表现悲痛愤慨的板式叫什么

4,京剧西皮如何定凋

“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la~mi)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la”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mi”音;“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sou~re)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sou”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re”音。不同的定弦是由于两种声腔的来源属性不同而造成的。同时,这种不同也形成了两种声腔各自的音乐特点和风格。“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故而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无论它源于宜黄腔还是徽调总之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西皮是“眼起板落”,即敲鼓开唱,打板收音;二黄则是“板起板落”,开唱与收音都在打板上。这是板式上的一点重要区别。西皮以节奏来划分,可以分为“西皮导板”,然后是“西皮慢板”,也叫“西皮三眼”,如名是打一板,司鼓的鼓师要用一定的节奏在鼓上敲三次再收板,以此为一个小段落,也就是“一板三眼”。这三眼按次序分为“头眼”、“中眼”和“末眼”。演唱者的开唱在第二次敲鼓开始,也就是“中眼”;然后是“西皮原板”,是为“一板一眼”,演唱者的开唱就在眼上。但唯独青衣的西皮原板依然是一板三眼,开唱仍要找中眼,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然后是“西皮流水”,因为节奏加快,所以在打击中省略了“眼”,只流下“板”。但这并不是没有眼,眼就在两次响板的中间,要凭演唱者自己体会。还有更快的“西皮快板”。在原板与流水板中间,有一种板式叫“西皮二六”,节奏比原板稍快(有的几乎一样),但也是有板无眼。在这些正规板式间,还有过渡用的“西皮摇板”和“西皮散板”。摇板的过门与流水与快板类似,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里个龙”,但唱腔有所不同。另外,西皮中还有“反西皮”,不过使用较少,一般也只有摇板和散板。二黄与西皮类似,也分“导板”、“三眼”、“原板”、“二六板”、“摇板”、“散板”和“回龙”等,用法也几乎相同。但因为二黄为“板起板落”的原因,所以没有省略“眼”的流水和快板,多了“快原板”。二黄会把“回龙”作为起板,叫“二黄碰板”,还有“二黄跺板”。但二黄的回龙同西皮有所分别,有时会有一大段,叫做“回龙腔”,不同于“回龙板”只唱最后一个字。二黄也有“回龙板”,要注意区分。
西皮是“眼起板落”,即敲鼓开唱,打板收音;二黄则是“板起板落”,开唱与收音都在打板上。西皮以节奏来划分,可以分为“西皮导板”,然后是“西皮慢板”,也叫“西皮三眼”,如名是打一板,司鼓的鼓师要用一定的节奏在鼓上敲三次再收板,以此为一个小段落,也就是“一板三眼”。这三眼按次序分为“头眼”、“中眼”和“末眼”。演唱者的开唱在第二次敲鼓开始,也就是“中眼”;然后是“西皮原板”,是为“一板一眼”,演唱者的开唱就在眼上。但唯独青衣的西皮原板依然是一板三眼,开唱仍要找中眼,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然后是“西皮流水”,因为节奏加快,所以在打击中省略了“眼”,只流下“板”。但这并不是没有眼,眼就在两次响板的中间,要凭演唱者自己体会。还有更快的“西皮快板”。在原板与流水板中间,有一种板式叫“西皮二六”,节奏比原板稍快(有的几乎一样),但也是有板无眼。在这些正规板式间,还有过渡用的“西皮摇板”和“西皮散板”。摇板的过门与流水与快板类似,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里个龙”,但唱腔有所不同。另外,西皮中还有“反西皮”,不过使用较少,一般也只有摇板和散板。二黄与西皮类似,也分“导板”、“三眼”、“原板”、“二六板”、“摇板”、“散板”和“回龙”等,用法也几乎相同。但因为二黄为“板起板落”的原因,所以没有省略“眼”的流水和快板,多了“快原板”。二黄会把“回龙”作为起板,叫“二黄碰板”,还有“二黄跺板”。但二黄的回龙同西皮有所分别,有时会有一大段,叫做“回龙腔”,不同于“回龙板”只唱最后一个字。二黄也有“回龙板”,要注意区分。

5,京剧唱腔种类谁么叫西皮倒班闷帘兼板还有什么类似名称 搜

呵呵,京剧的唱腔主要分为“西皮”与“二黄”两大类。因为是在网上无法解释音律,所以只能用文字来作简单的表达。 常见剧目中,有《四郎探母》,杨延辉唱的“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就是老生的“西皮倒板”,铁镜公主唱的“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就是青衣的“西皮倒板”。西皮倒板用来起头大量的唱段,比较常用。诸如此类的还有该剧中杨宗保唱的“杨宗保在马上传将令”是小生的西皮倒板,《铡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净行的西皮导板,《打龙袍》中国太唱的“龙驹凤辇进皇城”则是老旦的西皮导板……西皮导板种类虽然繁多,可过门基本类似,只要听熟了过门就知道演员要开唱什么板式了。如果同一出戏中导板太多,琴师会多用不同的花过分伴奏,以免产生听觉疲劳~ 闷帘导板与一般导板的唱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演员没有上场的情况下先在幕后唱的,如《消遥津》中的刘协(汉献帝)在幕内有一大段唱“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就是帘帘导板,唱完后人物才出场。但这一但是二黄导板,不是西皮导板。 如果您还想知道类似的名称,我可以简单举几个例子。首先,西皮与二黄最显著的区别就在音律。西皮主要表现明快亮丽,二黄主要表现低沉悲婉,在此无法说明,只能告诉您:西皮是[眼起板落],即敲鼓开唱,打板收音,二黄则是[板起板落],开唱与收音都在打板上。这是板式上的一点重要区别。知道了板和眼,就可以向您解释其他的名称了。 西皮以节奏来划分,可以分为“西皮导板”,就是前面提到的板式,在此不重复。 然后是“西皮慢板”,也叫“西皮三眼”,如名是打一板,司鼓的鼓师要用一定的节奏在鼓上敲三次再收板,以此为一个小段落,也就是“一板三眼”。这三眼按次序分为“头眼”、“中眼”和“末眼”。演唱者的开唱在第二次敲鼓开始,也就是“中眼”。(例:老生《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青衣《坐宫》,猜一猜驸马爷袖内机关等。) 然后是“西皮原板”,是为“一板一眼”,演唱者的开唱就在眼上。但唯独青衣的西皮原板依然是一板三眼,开唱仍要找中眼,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例:老生《失街亭》,两国交峰龙虎斗,青衣《凤还巢》,本应该随母亲镐京僻难等。) 然后是“西皮流水”,因为节奏加快,所以在打击中省略了“眼”,只流下“板”。但这并不是没有眼,眼就在两次响板的中间,要凭演唱者自己体会。(例:老生《三家店》,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青衣《女起解》,苏三离了洪洞县等。)还有更快的“西皮快板”,如《铡美案》中净行的“驸马爷进前看端祥”。 在原板与流水板中间,有一种板式叫“西皮二六”,节奏比原板稍快(有的几乎一样),但也是有板无眼。常见的有《空城计》中“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老生戏,还有《武家坡》中的“指着西凉高声骂”的青衣戏。 在这些正规板式间,还有过渡用的“西皮摇板”和“西皮散板”。摇板的过门与流水与快板类似,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里个龙”,但唱腔有所不同,如《坐宫》中杨延辉的“我本是杨四郎把名姓改换”几句就是摇板,《回令》中他又唱的“我哭一声老太后”等一大串都是散板。 另外,西皮中还有“反西皮”,不过使用较少,一般也只有摇板和散板,如刁德一唱的“这个女人不寻常”就是反西皮摇板,伍子胥唱的“子胥筏阅门楣第”就是反西皮散板。 西皮中常用的板式基本上就有这些,但少见的如“西皮小导板”“西皮回龙”,就在《见母》一折中杨延辉的“老娘亲请上受儿拜”中全用到了。导板结束后只有上句,“拜”字用回龙接了下句,方便后面的演唱。因为京剧的唱段一般都遵守上下句的原则,如果没有则要用锣鼓经中的“扫头”垫底。但如果打了扫头就表示结束,所以还有唱段就会用到“回龙”。“回龙”、“散板”容易和“导板”相混淆,所以初学者应该要注意。因为版面有限,所以西皮类唱腔就先介绍到这里。 二黄唱腔与西皮类似,也分“导板”、“三眼”、“原板”、“二六板”、“摇板”、“散板”和“回龙”等,用法也几乎相同。但因为二黄为“板起板落”的原因,所以没有省略“眼”的流水和快板,多了“快原板”。二黄会把“回龙”作为起板,叫“二黄碰板”,还有“二黄跺板”。但二黄的回龙同西皮有所分别,有时会有一大段,叫做“回龙腔”,不同于“回龙板”只唱最后一个字。二黄也有“回龙板”,要注意区分。 还有,像“南梆子”(西皮类),“四平调”(二黄类),“反二黄”(反二黄类,板式几乎与正二黄一样齐全),“汉调二黄”(二黄类),“高拨子”(反二黄类,主要由“导板”、“跺板”、“原板”、“摇板”和“散板”构成)都是京剧的板式。因为种类太多,所以在此就不一一作详细解释了。 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京剧吧”发贴子询问,或者发消息给我,比较简单的问题我可以帮你解决。也希望大家对我的回答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0^

6,京剧中有哪些角色

京剧角色又称行当,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但末融合了生,成为四大行当。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如《捉放曹》中的陈宫,《定军山》和《阳平关》的黄忠等。旦是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如《红灯记》中的李奶奶,《钓金龟》中的康氏,《霸王别姬》中的虞姬等。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如《草桥关》里的铫期,《白良关》里的尉迟恭,《四平山》的李元霸等。丑是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如《秋江》中的艄公,《武松打虎》中的酒保、《小放牛》中的牧童等京剧角色 - 搜狗百科京剧角色,又称京剧行当,指的京剧里面各种人物的扮相,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个大类,而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诸多小类。"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https://baike.sogou.com/v2802436.htm?fromTitle=%E4%BA%AC%E5%89%A7%E8%A7%92%E8%89%B2
京剧的角色 京剧的角色是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演历史故事为主。它的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性的人物造型-脸谱,是显示人物性格、辨认善恶忠奸的象征与其辉煌艳丽的头饰服装,都成为京剧独特的风格。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有四百多个。"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京剧的特点 (1)舞台和时空方式 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有时舞台上什么也没有。后来在台前增加了大幕,演戏之前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有时在演出过程中又拉上一道幕,称为“二道幕”,用它把摆设桌椅、演员换装等准备工作挡在幕后,幕前可同时有演员表演,使京剧的演出更加紧凑。 京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是非常自由的,它不受实际生活的时空限制。大幕拉开后,在演员没上场之前,舞台并不表示任何时间、地点。京剧舞的时空是靠演员的活动来确定的。比如,京剧中某个角色上场后,通过念白、歌唱,可以表明舞台是他的书房。但是他下场后这个书房就不存在了,紧接着另一个角色上场,通过他的身段表演,可以表明舞台是一条崎岖的山路。当一个人在自己家里闲坐无事,想到朋友家走走,便在舞台上走一个圆圈(叫做“圆场”),他的家也就转换成他朋友的家了。 又如,当剧中人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感到震惊,这本是个瞬间的心理反应,但是为了刻画人物,可以用很长的时间来歌唱。相反,像写信、看信、饮酒过程,本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是为了简炼,只表演一下姿态,同时吹奏一支唢呐曲牌,就完成了。 因此,观众在欣赏京剧时,需要随着演员的念白、歌唱和表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理解戏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2)角色类型 京剧的角色类型俗称“行当”,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划分的。京剧的行当划分,是从昆曲和徽汉等古老剧种衍变而来。起初分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流行等十门角色。后来由于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剧目的丰富,严格的行当界线被打破了,综合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中又包容了几个不同的角色类型。 如生行中有: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有些唱打兼有的武将,如花云、岳飞、黄忠等,则属于“靠把老生”,亦归老生行)、武生(勇猛战将或绿林英雄)、小生(主扮演英武气盛、风流倜傥的人物,如周瑜、吕布,以及英俊的青少年人物)、红生(如关羽、赵匡胤一类人物),剧中的儿童一类角色,则称娃娃生。 旦行中有:正旦(或称青衣)(端庄娴静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武旦(巾帼女将,绿林侠女及神话中的妖女灵仙等)、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性格爽朗风趣的妇女或刁顽的恶婆等)。 净(又称“花脸”)行中有:正净(庄严凝重的忠臣良将)、副净(绿林草莽英雄或权臣奸相等)、武净(慓悍战将或神话中的灵仙妖怪等)。 丑(又称“小花脸”、“三花脸”)行中有: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一类角色)、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等不同的行当,在唱、念、做、打、服装、化妆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在同一行当中,又分出若干流派。各派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对艺术的理解,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 (3)唱腔伴奏 京剧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简称“皮黄”。西皮、二黄是两种腔调的总称,它们都分为若干“板式”。这些板式都是以一种曲调为基础发展变化出来的。西皮、二黄都有“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板式,西皮还有“二六”、“流水”、“快板”。 西皮类、二黄类的同类各种板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节拍的强弱、整散,节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旋律的繁简等。这些板式既可独立成段,也可连接成套。不同的板式表达不同的感情。在唱念做打中,唱居首位。唱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京剧除西皮、二黄外,还有“四平调”、“南梆子”、“高拨子”等腔调。 京剧音乐也是程式化的,各种腔调、板式可以重复使用(当然不是完全照搬)。例如《女起解》中的苏三唱“西皮慢板”,《汾河湾》中的柳迎春也唱“西皮慢板”。这在歌剧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欣赏京剧需要仔细分辨唱腔的差异。 为了配合表演、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常常演奏一些器乐曲,这就是“曲牌”。这些曲牌有长有短,有用唢呐、笛子吹的,有用胡琴拉的,各有各的用途。比如,元帅升帐吹“水龙吟”,迎送宾客吹“工尺上”,灵堂祭奠奏“哭皇天”等。 锣鼓在京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唱念做打都离不开它。它的特点是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用来加强节奏,制造气氛。比如战斗场面,如果没有锣鼓伴奏,那是不可想象的。京剧锣鼓有许多锣鼓点子,叫做“锣鼓经”。它有一定的打法,但又有灵活性。“锣鼓经”主要分为开唱锣鼓和身段锣鼓。开唱锣鼓是唱腔前打的锣鼓,作为先导引出唱腔。身段锣鼓是配合表演、武打的锣鼓。 京剧锣鼓还有个特殊作用,就是用来统一各种表现手段。凡是唱念做打的转换,舞台节奏快慢的调节,都是靠锣鼓来完成的。因此锣鼓贯穿全剧始终。 京剧的念白也很有特色。它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音乐性的舞台语言。 京剧的念白主要分为“京白”和“韵白”。京白是北京话经过初步加工而成,它的节奏快慢、声调起伏较为夸张。京剧的花旦、丑角都念京白。韵白使用的不是北京话,而是“中州韵”,听起来和北京话很不一样。它是经过进一步加工的舞台语言,节奏、声调更为夸张,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京剧的老生、青衣、花脸、小生、老旦等都念韵白。念白能够简洁明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欣赏京剧和欣赏歌剧不同,观众和演员可以直接交流。比如,一个演员抬起一手,用水袖挡住另一个演员的视线,面向观众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假定另一个演员听不见这些话,叫做“打背躬”。看京剧不像看歌剧那样拘束,观众对演员的评价,可以随时做出反应。比如,对演员高超的武功、优美的拖腔,对琴师演奏的精彩“花过门”,可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可大声叫好。演员受到观众的鼓励,演得更加卖力,这样,台上台下呼应,剧场充满热烈的气氛。 (4)服装脸谱 传统戏曲剧目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反映各个朝代的生活,表现的人物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三教九流各式人物。不同朝代和不同地位的人,他们的服饰各不相同,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就逼得戏曲艺人在戏装的穿戴上制定出一套规矩。 戏装的样式,是表现角色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以头盔来说,大体可分冠、帽、盔、巾四类。帝王戴王冠,文官戴纱帽,武将戴盔头,穷书生戴方巾。同是冠帽,翅子的样式又分向上、平直、向下三种。向上的叫朝天翅,为帝王和高级臣僚所戴;一般文官的纱帽为平直翅;向下的翅子都为非官员所戴。同样戴一顶纱帽,插上金花的是状元,加上套翅的便是驸马。戏衣分蟒(包括官衣)、靠、披、褶等。一般规律是帝王和文官穿蟒袍,武将穿靠衣,平民百姓多穿褶衣。 戏衣的色彩很有讲究,一是表现等级,帝王穿黄色,一品至四品官穿绯色,五品以下官员穿青、绿色;二是表现风俗,喜庆场面穿华贵的颜色,刑场上犯人穿红色,哀悼之服为白色;三是表现情景,林冲夜奔穿黑色,突出一个“夜”;四是表现精神气质,关羽红脸绿袍,表现出能文能武、亦智亦勇;五是表现舞台整体美,元帅升帐,一群大将分穿红、绿、白、黑色的靠衣。 纹样在戏装中,不仅是美饰,也具有象征意义。皇家和大臣的服装多用龙纹图案,它是封建权威和尊严的象征;武将的开氅多用虎豹图案,象征勇猛;文生的褶子描绘梅、兰、竹、菊,与他们的性格气质有关;而谋士的戏装用极图、八卦来象征智慧和道术。 戏装的不同着法,也体现了不同的情景。一件腰裙,系在衣服外面,走路时两手拈着裙角,表现了奔波凄惨的情境;文生的巾后垂的两条飘带,系到巾子边上,在左侧打个结,也可以表现出行色匆匆;元帅出征前,扎靠、披蟒,就给人戎马倥偬的感觉。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 为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廊,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这种原始的脸谱是简单粗糙的,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装饰化了。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剧脸谱也在吸收各地方剧种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多彩,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加鲜明,并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 脸谱的作用,是通过脸谱的色彩、图案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品质、身份、特长、相貌等。表现这样丰富的内容大体上是采用两种手法:一是颜色的变化组合,二是图案的构成。 从色彩上说,现在的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老红、瓦灰、金、银等色,这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一般说来,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水白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油白色则表现自负跋扈的性格;蓝色喻意刚强勇猛;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黄色意示残暴;老红色多表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瓦灰色寓示老年枭雄;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 京剧脸谱的构图多种多样,加上五彩缤纷,装饰性很强的各种图案,容易使人眼花潦乱,产生神秘感。其实,归纳起来也不过有十几个类型,由于相互借鉴,相互变化,就派生出许许多多的谱式。这些谱式都是以各种人物的形貌、性格特征为依据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谱式,因人物性格不同,各部位的线条勾画与色彩处理也就各异,使每个人物都富有各自的个性,而绝不雷同。脸谱的构图大体有这样几种: 整脸,基本上以一种颜色为主体把脸涂满,然后再用一种颜色勾画出五官。 三块瓦脸,用线条勾出眉、眼窝和鼻窝,在额部和两颊呈现出三块明显的主色。 十字门脸,这种画法大都是从鼻梁向上画一条色柱并与左右眼窝相连,在脸部中间形成十字形。 碎花脸,正额有一完整主色,其余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而细碎。 象形脸,这种脸谱大部分是神话中的精灵神怪,它是用额头案勾出装饰性的鸟、兽、鱼、虫等图案,表明它是由什么动物化为人形的。 歪脸,一般表现心术不正的歹徒或面部受过伤的人,所以五官歪曲变形。 京剧剧目中,还有不少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这些戏中的角色多为神妖,他们脸谱的门类,属于“神仙脸”或“象形脸”。其中最著名的角色莫过于孙悟空。他是一只从石头中迸出的猴子,后得道成精,武艺高强,神通广大。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伏魔,历经磨难,终取回真经,修成正果,位列仙班。他的脸谱属“象形脸”,图案表现出猴子的面部特征;但他后来又成了神,所以又具有“神仙脸”的特征,即眼窝处涂成金色。额上的珠光表示他乃佛门弟子。 除以上例举的脸谱门类外,还有“太监脸”、“英雄脸”、“小妖脸”等。 关于京剧脸谱,还有一些特例不妨一述。旦角一般不勾脸谱,但也不尽然,钟离春就是一例。此女传说为战国时齐国无盐(今山东东平)人,故又称钟无盐,她能征惯战,颇具男子气,且又生得貌丑,所以在剧中采用了勾画脸谱的处理方法。而无盐毕竟是位女杰,故额上绘有莲花一朵,示其女性身份。
生旦净末丑。
文章TAG:西皮慢板京剧是指什么西皮慢板

最近更新

  • 供用电技术专业,供用电技术是学什么的这个专业好不好

    供用电技术是学什么的这个专业好不好是调剂的吧,告诉你毕业了去供电局一类的地方你可以到供用电论坛看看,那有好的答案2,供电技术是干什么的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供用电技术基本知识,具有供用 ......

    问答 日期:2023-08-25

  • 王羲之的楷书,王羲之的第一楷书是什么

    王羲之的第一楷书是什么2,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历来被奉为书家典范其传世楷书作品有3,王羲之书法艺术代表作4,王羲之楷书书法作品5,请问王羲之的楷书作品都是小楷吗6,谁知道王羲之楷书 ......

    问答 日期:2023-08-25

  • 美国签证 上海好签吗,2022现在美国签证好签

    美国旅游签证现在上海好签吗?USA签证好办吗?上海美领馆工作签证是否容易上海美领馆工作签证容易。这个上海USA签证center主要用于办理各种赴美旅行签证,上海人们获得美国B2个人 ......

    问答 日期:2023-08-25

  • 美国签证取消北京时间多久,取消美国签证预约要提前多久

    美国旅游签证有效期多长?美旅签证有效期多久、美旅签证使馆面试后能待多久北京美旅签证最多一年。01美旅签证美旅签证大使馆面试后能停多久?美国签证可以停留多久6个月,美旅签证停留时间美 ......

    问答 日期:2023-08-25

  • 换汇额度,在中国银行兑换外币有限额吗

    在中国银行兑换外币有限额吗2,每人每年外汇兑换限额我问中行是每年不超过5W美金是不是所有3,个人外汇兑换额度是多少4,个人外汇兑换人民币怎么才能超过50000美金5,怎样将外汇换回 ......

    问答 日期:2023-08-25

  • 英国旅游签证自行办理费用

    how办理UK旅游签证?到英国旅游签证What办理?UK旅游签证多少钱?UK签证最新攻略2020UK-3签证材料工艺最新的UK-3签证来了。如果你刚好有去英国旅游的计划,那么UK签 ......

    问答 日期:2023-08-25

  • 英国旅游签证存款多少

    英国旅游签证多少钱?英国Personal旅游签证关于银行流水的疑问和存款证明!!英国旅游签证银行流水和存款证明是英国旅游。英国个人旅游签证,英国旅游签证我必须证明吗存款如果是,51 ......

    问答 日期:2023-08-25

  • 英国办签证雅思要求多少,482签证雅思要求

    留学申请英国签证是否需要雅思成绩?英国研究生雅思要求、英国签证如何办理摘要:英国签证的意思是没有/一般来说有旅行签证、留学签证、访问/的需要考多少分才能去英国留学雅思?英国签证分类 ......

    问答 日期:2023-08-25

留学考试 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