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才能申请去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还有,如何申请奖学金?
有个好友申请的是MIT建筑系。他是浙江工业大学的,但居然拿到了MIT 城市规划与设计 PhD 全奖,真是牛人。当然他做了很多努力,大三就开始准备了。他先给麻省寄询函,一般都会回函寄录取申请表,奖学金申请表,申请专业和学校的介绍。表格的“获得各种荣誉及奖励”一栏与“实践经验”一栏 挺重要的,发表过论文什么的都可以填。推荐信和个人简历也很重要。他当时联系咨询机构查到了所有麻省理工学院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的教授,写明了他们的研究方向、课题、主要成果、论文著作,分析每位教授招收研究生的兴趣和偏好。最后选定了一位教授作为主要交流对象,在大三下半学期,他就开始“套磁” 了。其实他当时大学本科,读这位教授的论文,许多内容都一知半解。 但是ForLeading的顾问提供了许多资料,他和教授的交流还是很深入的。 由于他结合该教授的研究方向与中国的情况作比较,提了许多前沿性的问题,教授和他的交流的兴趣还蛮高的。当他对教授的回信有不懂的时候,就联系顾问帮忙解决。ForLeading的海外网络帮他联系到外国的顾问和校园联络人,他得以查阅到许多资料库和图书馆 。终于在大四上学期刚开始的时候,这位教授要来杭州参加一个城市规划论坛,这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他向教授发出邀请,提出要见面, 顾问提前列出了许多杭州城市规划中的亮点和问题,还附上了许多特色建筑的照片。 MIT教授的回信非常肯定,希望他为其当“地陪”,实地了解这些内容。 教授回国后就向他索要相关材料,希望他报考,最终还拿了全奖。当然还有TOEFL、GRE(GMAT),GPA等成绩单与学历证明也得过硬。套磁不一定能保证拿到offer和奖学金,但肯定能提高概率,况且能做到他那样努力的少之又少。
我怎样夺得麻省理工学院300万奖学金?
2004 年7 月,我被清华大学录取。然而,当时我的家境贫困,根本无力负担学费。后 来,当地媒体获悉我的困境后,向我伸出援手,我才得以踏进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 走入清华园后,通过不懈努力,我连续多次评为优秀学生,并且多次获得学校的奖学金。 2010 年3 月,我上大三了,学校派我和其他几个院系的学生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 学术交流。很快我便被那儿浓郁的科研气氛深深吸引。我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愿望,渴望能留 在这所高校读研究生。可是,昂贵的学费,对我们家是个天文数字。 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学院的美籍华人教授翟兴安教授对我说:“如果你能申请到我们学校 的奖学金,来这里读书就不用愁了。不过,麻省对华裔留学生是非常严格的。每年所有奖学 金中,只有8%给了国外留学生。”这个数字让我倒吸了一口冷气。 越是不可能的事情,我越想挑战。美国的高校奖学金的评定,一般都由学生申报专业的 经过一番考察,我决定参加2010 年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学院的夏令营,在那次夏令营活 动中,材料工程学专家麦朗教授让我们讲述童年的故事,我带着浓浓传统的中国美德童年故 事给几个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夏令营生活结束后,在翟兴安教授的带领下,我参与了相 关学术项目的学术研究开发,并且在《麻省理工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立即引 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虽然有翟教授的担保和力荐,我可以留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但是能 否获得全额奖学金,是要经过材料学院的教授们集体打分的。那么,当下我的任务便是给整 个院的老师都留下好印象。 2010 年8 月,麻省理工学院举行全校秋季运动会,在体育方面,黄种人一向没有优势, 然而我却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最具挑战性的男子2 万米长跑。我想让大家看看中国人的 毅力!为了能坚持跑完整个半程马拉松,每天凌晨我都绕着学校跑,风雨无阻。 比赛当天,作为最后一名冲过终点的人,我战胜了34 名西方国家的选手,坚持跑完整 个比赛,更是令大家折服。材料学院的月度学术研讨会上,院长竟然老远就对着我笑,然后 竖起大拇指说:“你就是那个跑完全程的张涛!中国小伙子确实了不起!” 2010 年11 月,离我回国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了,如果我再争取不到奖学金,便将功 亏一篑。经过几天的考虑,我决定茬麻省理工学院举办一个中国文化周。并联系了学校里的 11 名中国留学生,邀请他们一起举办这次文化节。 一周下来,中国文化感动了麻省理工学院,活动还没结束,我的名字已经传遍了整个麻 省理工。而那些平时不苟言笑的教授们,也会点头示意,对我露出赞许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