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如何从教师自身角度践行立德庶人的“以德为先”?德育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关键,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过:为人师表,必须正直。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的工作是模范的,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都会通过言行传递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生聚会很多。她们和我聊起了大学里让她们印象深刻的话题,或者影响她们考研和择偶的话题。大部分都是我带他们去考察古迹的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后的一段对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时不时的,你会感受到当老师的快乐,压力和责任。这时候你会发现,熟悉以德立人、以德施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外表影响学生、以善良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以宽广的胸怀关爱学生这几个字,对我们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
5、十八大将 德育树人列入教育重点,作为老师应该怎么贯彻落实?一定要以身作则,督促孩子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活跃气氛,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作为老师,除了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成为有品质的人,这样才能落实德育庶人。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的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他们还要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活动,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样才能落实。
6、《素书》--以德服人在《素书》中说“有远见就够了”01以德服人,以德治国才是王道。从古至今,能做大事的人,品德都很好,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良好的品德可以提高自己在自己领域的权威。不管他们做什么,如果能优先以德服人,相信结果会让绝大多数人信服。刘备是一个以德服人的人。虽然他在机器动力上略有不足,但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刘备死前用它来教育他的儿子刘禅。即“勿以小恶而为之,勿以小善而为之”和“唯贤为民”。可见,以德服人,以德治国,可以使一个人得到尊重,有助于他的事业。有德育人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里的“爱”可以理解为“爱”。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坚持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以育人为出发点,相信会赢得更多学生的尊重,同时影响更多学生努力学习。
7、陶行知 德育教育名言真正的教育是一种灵魂对灵魂的活动。只有发自内心,才能触及灵魂深处。手和脑一起工作是创造教育的开始;双手和大脑都是创造教育的目的。都说孩子小,人不小心。如果你看不起孩子,你甚至比孩子还小!努力劳动是一切发明之母。如果你在每件事上都努力,你就能得到事情的真相。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出路。
8、如何理解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行,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做事正确,能按规矩办事。无德,能力越大,偏差越深,后果越重。所以,教育应该重在德性的培养,而不是技能的培养。才华是美德的资本;德,才是帅。“人才培养一定是教育与教育相统一的过程,教育是基础。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德。这就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我们办学一定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学不好。
要把德育内化到高校建设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德育为基础,以德育为核心。道德修养,更应该关注如何道德,引导学生“厚德载物、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庶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