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规划 > 问答 > 李清照的号是什么,李清照雨打芭蕉的全诗是什么 李清照雨打芭蕉原文与翻译

李清照的号是什么,李清照雨打芭蕉的全诗是什么 李清照雨打芭蕉原文与翻译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12 18:14:44 编辑:mearry老师 手机版

李清照的成语李清照的成语是什么

李清照的成语有:桃李年,燃糠自照,立此存照。李清照的成语有:立此存照,燃糠自照,肝胆相照。2:注音是、ㄌ一ˇㄑ一ㄥㄓㄠ_。3:拼音是、lǐqīngzhào。4:结构是、李(上下结构)清(左右结构)照(上下结构)。李清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李清照LǐQīngzhào。(1)(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长于诗、文、词,兼书法、绘画,且通音律。诗文笔力雄健,情辞慷慨。词则继承婉约派风格,南渡前以造语新丽见称,南渡后以情调悲凉为主。所著《词论》,多有独立见解,对南唐二主以来词人遍加讥评,强调“词别是一家”,族或主张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所著《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二、国语词典人名。(西元1084~?)_字易安,号漱玉,济南(今山东省历城县)_人。南宋女词人,为学者李格非之女。才气纵横,工诗词,作品风格清新婉丽。嫁诸城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夫妇共同收集赏玩金石书画。南渡后明诚病死,其作品多悲叹身世,词风转为哀怨凄苦。著有《漱玉词》。词语翻译英语LiQingzhao(1084-c.1151)_,southernSongfemalepoet法语LiQingzhao三、网络解释李清照(宋代女词人)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困灶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关于李清照的诗词《怨王孙·春闺雪夜,和李清照韵》《咏李清照,作为次和苗公留诗第十首呈教》《声声慢·秋夜和李清照韵》关于李清照的词语照妖镜立此存照返照回光道傍苦李照功行赏桃李年肝胆相照燃糠自照腹心相照打个照面关于李清照的造句1、从苏轼突破词律某些束缚到李清照的强调音乐特征,是合于历史进程的辩证发展。2、在古代的社会_,像李清照那样能以词擅名当代文坛的女性,实属凤毛麟角,屈指可数。3、李清照是富有鲜明个性和文化教养的才女,青少年时代,生活于富于文化氛围的家庭,养成了喜爱文墨、吟风咏月的雅兴。4、李清照是大家闺秀出身。5、期末考试填空题,问“李清照是___派的词人”,我实在不知道就写了个武当派。卷子发下来的时候老师说有个学生的答案必须得请他家长来看看!我想我完蛋了,结果是同桌被请家长了,因为他的答案是“蛋黄派”。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李清照的兆尺伍详细信息

翻译李清照的《忆秦娥》?

临高阁, 2113乱山平野烟光 薄。 ( 登上 5261高高的楼阁,看见楼外的乱 4102山平野都蒙在 一层薄 薄的烟光里 1653。)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烟光越来越暗,乌鸦归巢了,黄昏的天空中传来隐约的号角声。)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 (本来熏着香喝点酒想抵御晚来的寒气,岂料香断酒残反惹得情怀落索,就像西风加速了梧桐叶的凋零,使人更伤感了。)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梧桐零落,这还是秋天的一瞬,还是寂寞的一瞬;这难熬的秋色难奈的寂寞,何时才是尽头啊!)

李清照是什么派词人

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李清照自幼耳濡目染,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十六岁那年,她的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其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更是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释义: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文章TAG:

最近更新

留学规划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