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与背景
工程类专业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的不断涌现,都需要有熟练掌握相关技能的工程师来实现落地。针对这一需求,德州农工大学工程学院、德州农工大学工学院近年来一直积极改革教学方案,以期更好地培养有才干、有理论知识支撑、有社会担当的工程师人才。

当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强力推动下,工程领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聚合,而是需要跨行、跨领域、跨文化的综合性背景。因此,学生在未来将需要具备更广泛的视野、更高的能力及素养,这些能力和素养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还包括跨学科、跨文化、科学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2. 新课程的简介
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德州农工大学工程学院、德州农工大学工学院最近宣布推出一门新的学科——“跨学科研讨课”。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并在课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决教室外的真实社会问题。
课程采用小组协作形式,每周的课堂上,老师将分发给同学们一起研究的具体问题,学生需要共同讨论、研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报告。在这个过程中,跨学科的融合将成为课程学习的核心部分,如何融合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技能、资源、知识背景、口语表达等能力将是本课程的主要实践目标。
3. 课程目标
首先,通过本课程,学生可以有机会了解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对社会的不同领域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本课程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的跨颗粒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应对未来的复杂环境和业务挑战。
最后,通过众多的案例实践,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还能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结交本专业或跨领域的其他优秀学生,拓宽自己的人脉圈、了解同学们的优点和长处,并可以通过团队的形式积极合作、凝聚宝贵的团队合作经验。
4. 结论
“跨学科研讨课”的推出,是德州农工大学工程学院、德州农工大学工学院探索未来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强化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行动。
相信,在这样一种学习体验中,设计和建立自己的跨学科视觉和跨界综合能力,将会是学生在沉浸式讨论与研究中,获得新技能和新能力的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