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规划 > 问答 > 修辞手法有几种,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修辞手法有几种,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09 12:19:58 编辑:去留学呀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比喻拟人 排比联想对比 等等

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2,有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

有哪些修辞手法

3,写作手法修辞手法修辞方法具体各有哪些

写作的手法有5个:描写 抒情 议论 说明 叙述修辞手法多了,譬如:比喻 排比 对偶 夸张 拟人 通感 白描你先告诉我修辞手法和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写作手法修辞手法修辞方法具体各有哪些

4,常见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常见修辞手法:
" 一、设问和反问:   1、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力量。   2、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愿。   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3、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二、排比和对偶:   1、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2、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而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更多知识点可关注下新?东?方,激发孩子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5,修辞手法有哪些

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古诗词常见,现在不多要求用了) 反问、引用、对比、联想/反复、顶针、比拟、回环、通感、双关、借代、反复详细解释看:http://baike.baidu.com/view/498230.htm?fr=ala0_1
一、修辞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引用、对比、借代、反语也应有所了解。   2.能简要分析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表达效果的作用。 二、应掌握的几种修辞方法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古诗词常见,现在不多要求用了) 反问、引用、对比、联想/反复、顶针、比拟、回环、通感、双关、借代、反复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对偶、 反问、引用、对比、联想/反复、顶针、比拟、回环、通感、双关、借代、反复

6,汉语一共有几种修辞手法一共

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不止36种,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法:1、比喻[包括: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复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较喻(强喻)、譬喻、饰喻、引喻];2、 白描,3、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4、避复,5、变用,6、层递,7、衬垫(衬跌) ,8、衬托(反衬、陪衬),9、倒文,10、倒装,11、迭音,12、叠字复叠,13、顶真(顶针、联珠),14、对比,15、对仗(对偶、队仗、排偶),16、翻新,17、反复,18、反问,19、反语,20、仿词,21、仿化,22、飞白,23、分承(并提、合叙、合说);24、复迭错综,25、复合偏义,26、共用,27、合说,28、呼告,29、互体,30、互文,31、换算,32、回环,33、回文,34、降用,35、借代,36、设问,37、歧谬,38、排比,39、拈连,40、摹绘[分为:摹形,摹声,摹色],41、列锦,42、连及,43、夸张,44、警策,45、示现,46、双关,47、重言,48、重叠,49、指代,50、用典,51、引用,52、移用,53、须真(联珠),54、谐音,55、歇后,56、象征,57、镶嵌,58、析字,59、委婉[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60、婉曲,61、通感(移觉、移就),有人把通感并入比喻类62、跳脱,63、转文。不过大家常用的也就那不到30个吧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隐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
一些常见的修辞法:1、比喻2、 白描,3、比拟,4、避复,5、变用,6、层递,7、衬垫 ,8、衬托,9、倒文,10、倒装,11、迭音,12、叠字复叠,13、顶真,14、对比,15、对仗,16、翻新,17、反复,18、反问,19、反语,20、仿词,21、仿化,22、飞白,23、分承);24、复迭错综,25、复合偏义,26、共用,27、合说,28、呼告,29、互体,30、互文,31、换算,32、回环,33、回文,34、降用,35、借代,36、设问,37、歧谬,38、排比,39、拈连,40、摹绘,41、列锦,42、连及,43、夸张,44、警策,45、示现,46、双关,47、重言,48、重叠,49、指代,50、用典,51、引用,52、移用,53、须真,54、谐音,55、歇后,56、象征,57、镶嵌,58、析字,59、委婉,60、婉曲,61、通感,62、跳脱,63、转文......常用的不多,你可以去查阅<<现代汉语>>,学林出版社,中央电大出版社.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语文修辞手法名称列举如下: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好像超过36种了呢~~这样给不给分啊?

7,修辞方法都有哪些

常见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几种
常见的修辞方法 一 比喻 1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问题时用同他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两者的词叫喻词。例如:我们是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2比喻分三类:明喻 、暗喻、借喻。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学习明喻。 明喻的结构特点是用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一般格式是:甲像乙。 3 比喻的好处: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另外,比喻可以用浅显常见的现象对深奥的道理假意说明。帮助人深入理解。 4注意: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两类事物,但两者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要具体、浅显、贴近、让人一看就明白。 二 拟人 1 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也就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物 。例如: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2 好处: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本来不是人的东西人格化,使被描写的事物活跃起来,这就加强了语言的形象力。 3注意:运用拟人的写法必须是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符合描写的环境气氛。只有对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具有真情实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运用拟人时还应注意比拟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之处,才能把物写的像真正的人一般。 三 排比 1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例如:汽车在奔驰,钻机在轰鸣,人群在欢笑。 2 排比的句子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的相关的内容,他们的关系是并列或递进的。一般情况下,各部分又常用共同或相近的提示语。 3 好处: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方法,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的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4注意:构成排比的一组句子的意思总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果不按事理的内在逻辑顺序一层一层的说下去,不仅说明自己思维混乱,也让别人抓不着头绪。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的拼凑排比的形式。 四 设问 1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就是明知故问。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2好处:以设问作标题可以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的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作用。 有的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的说理文章为了使论证深入,波澜起伏,在关键的内容上,设问说理,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五 反问 1 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反问有两种句式:一是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二是肯定句,表达的是否定意思。 2 好处:用反问的方法表达语气强烈,加重了语言的力量,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注意:使用反问一定要注意同正面的叙述、描绘紧密联系,当问题十分清楚,结论十分明确的时候,再提出反问,效果就好。 六 夸张 1 夸张是有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等作了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2 好处:可以使人感到真实可信。目的在于深刻的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还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象地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3 分类:扩大夸张,有时故意把一般的事物往大处说。 缩小夸张,有时故意把事物往小了说。 4 注意: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真实感。还要注意力求新颖,不落俗套,不要简单机械的模仿前人。
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拟人、比喻、夸张、联想、排比…… 额,一下子记不起来了,不过也希望能帮到你咯!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可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比喻[分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复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较喻(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白描,比拟(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文章TAG:修辞手法手法修辞手法有几种

最近更新

留学规划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