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规划 > 问答 > 与朱元思书注释,与朱元思书的字注释

与朱元思书注释,与朱元思书的字注释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14 17:58:57 编辑:去留学呀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与朱元思书的字注释

“独绝”是“独一无二”的意思 “绝”是绝妙,绝美的意思 不是“极点”的意思 有些老师搞错了 应该纠正一下 呵呵~~~~~~~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绝:绝妙到极点
绝的意思为绝妙,绝美 望采纳,谢谢

与朱元思书的字注释

2,与朱元思书注释内容是什么

《与朱元思书》的注释内容如下: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3、共色:同样的颜色。共,同样。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赏析本文是用骈体写成的一篇山水小品。一共140多个字。骈文常用四字六字组织,故亦称“四六文”。但文章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首段是总写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绘的是远景,极目远眺,风停雾散,高爽晴空一尘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壮阔。这既绘写景色,又暗点惬意畅游的季节。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于是泛舟江上,兴致分外盎然。

与朱元思书注释内容是什么

3,与朱元思书课下注释

一句话概括:这是我见过最美的文章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录,可自成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间的山光水色。钱塘江从下游上溯到桐庐这一段称富春江。天下闻名的富春江景色,就集中在富阳到桐庐这一地带。 第1段中流露出惬意和畅快,第2段中流露出闲适和惊骇,第3段中流露出沉迷和神往。作者在表达感情时,或是寓情于景,或是直抒胸臆,于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是渗出,或是泻出了作者的强烈感情。 译文: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和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船儿向东或向西流去。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一路奇山异水,可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得)即使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向下望去,游鱼和细石看得清清楚楚。(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奔马。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得)即使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向下望去,游鱼和细石看得清清楚楚。(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奔马。夹岸的高山,都长满了阴森森的树木,那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在竞相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清越的声响;好鸟儿此唱彼和,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鸣。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一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偶尔也漏出(一丝一线的)阳光。

与朱元思书课下注释

4,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与朱元思书吴均 〔南北朝〕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5,古文与朱元思书重点词的解释

《古文二则》《与朱元思书》《诗词六首》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温梅开 【课堂点击】 《与朱元思书》全文赏析 《与朱元思书》文主要写作者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富春江的观感,它将本人的身心感受寄予景物描写中,简洁明快,清新悦目,于骈文中见作者潜词造句之功底,虽传承了魏晋士大夫的文见,但在那个时代倒也耳目一新。 此文构思严谨,层次分明,作者从合写与分写的角度,先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括全文,点出富春江的山之奇,水之异的独特之处。开篇以清幽宁远的笔调映衬游历的闲适随兴之情,让读者也随之进入到优美旷远的胜境,接着作者分写了水的绿、深、清、急之特点和山的高险、奇、密之景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进行了白描,突出水之异与山之奇,而且从人的视觉、听觉入手,描物摹声淋漓尽致,使静态的景物和动态的水势,形象的绘画与动听的万籁之声融合得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不仅“增添了青山绿水的妙趣,而且给人无尽的美好感受”。最后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一句,将写景自然而然地转入到抒怀,是作者心与大自然的融合,作者的感情至此已得到了升华,灵魂得以净化,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忧愁烦闷于此已消失殆尽,不足为外人道了。篇末追笔,用“横柯”、“疏条”紧承上文的“寒树”,补写出两岸山间的繁茂之状,营造了令人“息心忘返”的哲理境界,与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有异曲同工之意,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意境。 【字词句段】 佳句赏析 1、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赏析:句中“之”,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到”,“故”是“从前”的意思,“茂才”即“秀才”,“谒”的意思是“拜见”。该句可译为“他在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从前推举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他。”“所举”“茂才”“暮夜”送金,收了别人也不知道,杨震断然拒绝,更能反映杨震的廉洁自律。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赏析:“甚箭“,可译为“甚于箭”,比箭还快。“若奔”,马一般的飞奔。全句的意思是:急湍的江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狂奔的马群。 3、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赏析:剪也剪不断,越梳理越乱的是深重的离愁别恨。这句话让我们感觉到秋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让任感到“离愁”就像一团乱麻盘绕纠缠着作者,而无法解脱。把离愁的特点极其形象地写了出来,成为写“离愁”的千古名句。

6,与朱元思书原文及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注释如下:《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作品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白话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7,与朱云思书的解释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是与朱元思书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文中写“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目的是什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中写“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目的,是通过写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和忙于政务的人的感受,从侧面突出了山的雄奇与优美,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话表现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现行新教材中用的是“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尽净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苍翠高大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8,求与朱元思书书下注释

1.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2.俱;通具,全、都3.共色;相同的颜色4.从流漂荡;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5.自;从6.独绝;独一无二7.皆;都8.缥碧;青白色9.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10.奔;飞奔的马11.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12.轩;高、、邈;远。13.直指;笔直的向上14.指;向15.相鸣;相向和鸣16.韵;和谐的声音17.千转;长久不断的叫、18.无绝;就是不绝19.气,至20.经纶,策划、治理21.柯。树干的枝干22.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相互交映。我写了这么长时间,,就多给我加点分吧。。。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从,顺、随。自富阳桐庐: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独绝:独一无二。缥(piǎo)碧:青白色。直视无碍:可以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寒树:耐寒常绿的树。负势竞上: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轩邈:意思是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泠(línɡ)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互相和鸣。嘤(yīnɡ)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志,通“啭”,鸟叫声。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用这句话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一句话概括:这是我见过最美的文章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录,可自成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间的山光水色。钱塘江从下游上溯到桐庐这一段称富春江。天下闻名的富春江景色,就集中在富阳到桐庐这一地带。 第1段中流露出惬意和畅快,第2段中流露出闲适和惊骇,第3段中流露出沉迷和神往。作者在表达感情时,或是寓情于景,或是直抒胸臆,于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是渗出,或是泻出了作者的强烈感情。 译文: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和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船儿向东或向西流去。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一路奇山异水,可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得)即使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向下望去,游鱼和细石看得清清楚楚。(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奔马。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得)即使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向下望去,游鱼和细石看得清清楚楚。(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奔马。夹岸的高山,都长满了阴森森的树木,那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在竞相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清越的声响;好鸟儿此唱彼和,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鸣。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一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偶尔也漏出(一丝一线的)阳光。

9,与朱元思书 解释

与朱元思书(1)吴均    风烟俱(2)净(3),天山共色(4)。从流飘荡(5),任意东西。自富阳(6)至桐庐(7)一百许(8)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   水皆(10)缥碧(11),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12)。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7),负势竞上(18),互相轩邈(19),争高直指(20),千百成峰(21)。泉水激(22)石,泠泠作响(23);好鸟相鸣(24),嘤嘤成韵(25)。蝉则千转不穷(26),猿则百叫无绝(27)。鸢飞戾天(28)者,望峰息心(29);经纶世务者(30),窥谷忘反(31)。横柯上蔽(32),在昼犹昏(33);疏条交映(34),有时见日(35)。[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译文   烟雾都消散净尽,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船)随江流飘荡 ,任凭它向东向西。从富阳到桐庐,有一百多里,(这些)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得千丈也能见到底。水中游动着的鱼儿和水底细小的石子,一眼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没有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涛和飞奔的骏马一样快。  江流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这些高山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泠泠发出声响;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山上的猿一声接着一声叫。(像鸢飞到天上)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伟奇特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注释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一作《与宋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2)俱:都。  (3)净:消散,散尽。  (4)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6)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  (7)至:到。  (8)许:左右,表示大约的数量。  (9)独:独特。绝:到了极点。  (10)皆:全;都。  (11)缥碧:青白色。   (12)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13)急湍:湍急的水流。  (14)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也有译为比  (15)若:好像。  (16)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快马。  (17)寒树: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8)负势竞上:(高山)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  (19)轩邈(miǎo):高远。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20)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   (21)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22)激:冲击。  (23)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4)好鸟相鸣:好鸟,美丽的鸟;相鸣,互相和鸣。   (25)嘤(yīng)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6)千转(zhuàn):长久不停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27)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8)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追求高位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29)望峰息心:望见这里(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0)经纶世务者:办理政务的人。经纶,处理国家大事。   (31)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  (32)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枝。 蔽:遮蔽。  (33)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昼:白天。犹:好像。  (34)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35)日:太阳,阳光。[2]

10,与朱元思书全部注释

与朱元思书 课文注释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都。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从,顺、随。 自富阳桐庐: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 独绝:独一无二。 缥(piǎo)碧:青白色。 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负势竞上: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 轩邈:意思是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互相和鸣。 嘤(yīng)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 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用这句话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还有译文 风停了,烟雾都全都消散,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特的山异丽的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苍碧绿,(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地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爱唱歌的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那些像鸢鸟一样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整天忙忙碌碌,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我把原文也给你: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柳先生传》注释与翻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亦不详其姓字〔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6〕,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7〕,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8〕,不蔽风日,短褐穿结〔9〕,箪瓢屡空〔10〕,晏如也〔1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12〕:黔娄之妻有言〔13〕:“不戚戚于贫贱〔14〕,不汲汲于富贵〔15〕。”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6〕?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17〕?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陶渊明集》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前去饮酒时总是开怀畅饮,直到大醉方休;醉后就向主人告辞,从不以去留为意。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钉,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述说自己的丈夫:“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饮酒赋诗,满足自己的志趣,这不是成了生活在无怀氏、葛天氏时代里的人了吗? (徐鹏) 【注释】 〔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何等样人。〔2〕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3〕号:古人除名、字之外,还有别号。〔4〕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精神,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5〕有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体会。〔6〕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7〕造:去、到。〔8〕环堵(dǔ赌):房屋四壁。堵,墙壁。〔9〕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10〕箪(dān丹):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嫖):舀水的葫芦。〔11〕晏如:安然自得。〔12〕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被传人的评论。〔13〕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14〕戚戚:忧虑的样子。〔15〕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16〕极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此。指五柳先生。 (17)yu,读二声
文章TAG:朱元思注释与朱元思书注释

最近更新

留学规划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