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走过70载,锐意进取!
1. 前言
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府的起步始终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在这些历史事件中,从原“延安医学院”(1941年)和“陕西财经学院”(1949年)到现在的“延安大学”,这个学校也一直在历史中默默耕耘,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变化。70年的岁月沧桑,是荆棘、挫折和摸爬滚打的历程,也是拼搏、进取和砥砺前行的历程。今天,延安大学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自己强大的发展力量!

2. 延安大学:70载的发展历程
1941年的原“延安医学院”并不像今天这么庞大,当时只有“医”、牙”两个系,并起到了应急救援的作用。而到了1949年,学校缓慢地扩大了范围,成为了“延安北方大学”的一部分,并恢复了文、理、法等学科的教学。一直到1958年,它又更名为“陕西财经学院”,开始了金融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这整个时期,延安大学都是非常艰苦送教的,常常是采用夜间课程进行授课,延安民众也都非常支持这个学校。
1981年,延安大学又开始了全新的篇章。当时经河南省委书记李鹏亲自主持,安排了雅安中学的三百个好学生进入延大学习工作。这也标志着延安大学成为了一所全新的综合性学校,推出了中文、物理、化学和数学等许多新学科,并升格为“本科院校”。延安大学凭借着这些新学科和更加严谨的教学方法迅猛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和极高的认可。
3. 延安大学在创新方面奋进不止
进入21世纪以来,延安大学在创新方面大胆向前迈进,很多项目的发展也在引领着整个学校社会化资源的不断更新。2005年,学校先后与中国的著名高校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合作,全力推进“中关村延大科技园”这个项目的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这个项目不仅将先进科技以及应用技术和大规模人群结合的模式,更加完善了延大的教育体系。
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延安大学也不断拓展着自己的发展思路,不断进行校企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举措,实现了学校社会化单元的不断提升。各种学术研究和技术研发项目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也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4. 延安大学面向未来:锐意进取
在未来,延安大学仍将继续谱写着前行的动人篇章,把握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锤炼自己更加强大的实力和能力。在产、学、研方面的深度合作,和“吸智、聚财、干成、外撑”等方面的思路,不断推进着延大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大学也愿意积极承担起自己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正如学校科技部部长所说:“只有加快开发具有延大特色的产业资源,才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以教育作为基础,培养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要拥有适应市场发展的高水平科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