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名校 > 知识 >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简述邓和下西样的背景目的和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简述邓和下西样的背景目的和影响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25 16:09:12 编辑:去留学呀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简述邓和下西样的背景目的和影响

我只知道一个叫郑和的人下过西洋

简述邓和下西样的背景目的和影响

2,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其目的有三,其一: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其二:探索海外。其三:建立海外省和附属国
加强明朝与海外的联系,显示明朝雄厚的国力。

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3,郑和下西洋简介不超过100字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郑和下西洋简介不超过100字

4,郑和下西洋简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

5,具体介绍一下郑和下西洋的情况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很多种说法, 1.扬明朝天威 2.寻找建文帝 3.打通到欧洲的海上贸易航线,发展和扩大海外贸易。 4.实现海内外大一统的太平盛世。在这种宏伟目标的指引下,郑和奉明成祖朱棣的旨意出使海外诸国,为实现世界“大同”与“和谐”的理想追求作了不懈的努力。 5.为了传播中土的文化。

6,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原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7,郑和下西洋是在哪个朝代

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至福州闽江口五虎门内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目前已知最远曾达东非、红海和美洲。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 ,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
明朝。
文章TAG:郑和郑和下西洋下西洋背景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最近更新

海外名校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