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华大学原来的校训
清华大学原来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清华学堂时期的刘师培先生所创。它是清华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一直流传至今。自强不息是求学者必备的精神,厚德载物是人类的高尚品德。清华大学的校训践行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品德,成为清华人奋斗的方向和榜样。

2. 清华大学的传统校训再次受到关注
作为一所历经百年风雨的名校,清华大学一直秉持着一种服务于祖国人民的使命,走在国家的前列。传统的校训就是一种道德的榜样和精神的传承,能够激励师生立志成才,成为一名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因此,清华大学再次弘扬传统校训,并更新为“文明、自由、求实、创新”,以更好地呼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3. “文明、自由、求实、创新”的内涵解释
“文明”是指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修养和品德,注重知识、学问以及社会伦理。保持良好的个人风貌和与人相处的礼仪,乐于助人,是具备文明素质的重要表现。 “自由”是指大学生应该拥有自由的思想、个性、选择以及表达。大学是学生接触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阶段,学生应该通过自由的探索、尝试,发现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学科擅长,而不是被动接受培养。 “求实”是指大学生应该踏实学习,注重基础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验“知行合一”的感受。 “创新”是指大学生应该勇于探索和创新,敢于面对挑战和困难,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和价值。
4. “文明、自由、求实、创新”在清华大学的实践
清华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和高质量的人文素质,校训“文明、自由、求实、创新”也正是清华大学在实践中践行的精神。清华大学一直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多元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积极探索学科交叉和学术边缘。同时,清华大学也注重实践和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创新项目和交流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实践都体现了“文明、自由、求实、创新”的特质,也给清华师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平台,走向未来、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