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必修历史1 知识点摘要1。Xi事件1。原因:①根本原因: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②主要原因:张学良、杨虎城受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启发和影响。2.时间:1936年12月12日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4.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调解下和平解决了。【解析】Xi安事件和平解决的原因(1)根本原因:当时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5、 高一历史学考必考 知识点高一历史测试知识点是:1。孔子生平:孔子姓,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的创始人,后人尊称他为“至圣”。2.老子,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间万物的本源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常乐。他指出社会混乱的根源是人的行为违背自然,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4.董仲舒是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他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等诸子百家的思想融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家体系。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三次参与对策,阐述其儒学思想。5.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凡是不在六经范围内的学术圈都要废黜。
6、 高一年级必修一历史 知识点整理[# 高一 #简介]高一大一新生要做好充分准备,以自信、包容的心态尽快融入群体,适应新同学、新的校园环境和不同于初中的学科体系。记住:是你主动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上班要适应社会。以下内容为你编译:高一高一必修历史知识点编译。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工作。加油!1.高一一年级必修历史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的成就(1)天文学:战国时期,甘德和石申撰写的《石干星经》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书中的《石氏石目录》是世界上最早的。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度和封建制度的基本内容。1.宗法制度的基本内容:①观念(本质):根据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和维持政治联系的方式。②特点:①第一长子继承制;(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③严格的等级制度;④宗法制度和分封制紧密结合。(核心是长子继承制)③作用:形成“周王公大臣士”的宗法等级制度2。分封制的基本内容:①观念:周将自己的子女和英雄以及与周朝关系密切的商朝旧贵族分封成为各方诸侯。②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分封制的对象:皇族、英雄和第一代贵族;(3)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建国家享有世袭主权,定期向周天子进贡,并提供军粮和劳役。
7、 高一必修2历史 知识点归纳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总结11。古代农业耕作方法的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锄耕作(3)铁犁牛耕2。古代农业的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西汉耦合犁和犁(播种工具);隋唐时期的屈原里。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耕作(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西汉土地置换法4。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曹渠、白渠、龙首渠(汉代)5。古代灌溉工具的演变:翻车(三国)、卡车(唐代)、高翻卡车(宋代)、风力涡轮机(明清)6。中国古代人从不断迁徙到定居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7。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
8、 高一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西汉之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8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至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17 ~ 18年,东汉25 ~ 220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73年建立东汉。班超105年出使西域,蔡伦公元前184年改良造纸术,200年领导黄巾起义,20 0年官渡之战,220年,魏221年,蜀222年,吴263年,蜀灭265年,西晋265年至316年,西晋灭280年, 匈奴兵于316年攻陷长安,西晋于317年结束,东晋于383年建立,水之战于420年至589年打遍南北朝,南宋始于420年,581-618年建立都城洛阳隋朝,589年结束北朝。 隋朝统一了南、北、南,南朝于605年结束。611年大运河开通,隋末农民战争开始于山东长白山。从618年到907年,唐朝在627年建立了隋朝的灭亡,在649年建立了贞观的统治。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吐蕃,8世纪初以渤海为号建立政权。
9、 高一下学期历史 知识点1。高一下学期历史知识点1。隋与达统一的历史原因。秦与隋的相似性。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3.全面细致地记忆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4.从各个方面(从统治者的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流、从中外交流等方面)分析初唐盛世的原因及启示。).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及评价。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外国、文化。贞观之治与开元之兴,8.长安和扬州。9.唐代中央政府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与共性,与汉族关系的异同。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10.唐朝与汉朝对外交往的差异及其原因。外汇的具体史实,11、深刻理解两个税法的实施及其影响。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及启示,13.唐文化:唐诗,韩愈,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