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名校 > 知识 > 孙权劝学作者简介,的作者是谁

孙权劝学作者简介,的作者是谁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03 13:09:27 编辑:去留学呀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孙权劝学的作者是谁

司马光

孙权劝学的作者是谁

2,孙权劝学作者简介

司马光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孙权劝学》出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作者简介

3,孙权劝学选自什么什么是哪个朝代谁主持编纂的一部什么通史记载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是宋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长篇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到五代的历史。

孙权劝学选自什么什么是哪个朝代谁主持编纂的一部什么通史记载

4,孙权劝学作者简介是什么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下面一起来看看《孙权劝学》作者简介。 《孙权劝学》作者简介是什么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 2、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3、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4、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以上的就是关于《孙权劝学》作者简介是什么的内容介绍了。

5,孙权劝学一文的主人公是谁

《孙权劝学》一文的主人公是吕蒙 孙权直言不讳,赏识人才,能发现别人的潜力并善于开发,是个贤明的君主. 心鲁肃善于发现别人的进步并加以鼓励。

6,孙权劝学的作者是

孙权劝学的作者是司马光。《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该文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本文简练生动,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既可见孙权的善于劝学,又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其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富有情趣,尤其值得玩味。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7,孙权劝学简介

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司马光主持编纂

8,孙权劝学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477365.html?fr=qrl3http://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qx/jsys/200703/t20070311_310441.htm

9,孙权劝学的简介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卷66,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孙权(182到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吕蒙(178到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得意],点击[ http://pinyin.cn/e441 ]查看表情[天然呆],点击[ http://pinyin.cn/e454 ]查看表情[赞],点击[ http://pinyin.cn/e460 ]查看表情[笑],点击[ http://pinyin.cn/e462 ]查看表情

10,孙权劝学的全文概括

全文概括:讲述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扩展资料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此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先前史书中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参考资料:孙权劝学-搜狗百科参考资料:孙权-搜狗百科
学习的历史故事。《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扩展资料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此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先前史书中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全文概括·故事梗概·主要内容)孙权现身说法的劝说吕蒙学习。后来,鲁肃再见到吕蒙时感叹吕蒙的进步和他结为好友。《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起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吕蒙听了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脱。孙权说:“我怎么能企盼您像高等文官那样整理运用经典学说呢?只是应该有大致了解,知道以前的事例罢了。您说事务繁多,谁能和我相提并论?我一直坚持读书,自己感觉得到了很大好处。”吕蒙这才开始学习。等到鲁肃路过旬阳的时候,和吕蒙交换看法,很吃惊地说道:“您现在的才智与谋略不再是原先那个吴国的阿蒙了!”吕蒙说:“大家有些日子没见面,就应当重新用审视的眼光看待,仁兄你怎能这么晚才明白这个道理呢!” 于是鲁肃拜过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然后道别。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学官吗!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多,哪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从师学习。当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现在的谋略才干,已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一、原文孙权劝学宋代:司马光 撰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二、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拓展资料:《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文章TAG:孙权孙权劝学作者简介孙权劝学作者简介

最近更新

海外名校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