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名校 > 知识 > 长针眼怎么办,长了针眼怎么办

长针眼怎么办,长了针眼怎么办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20 03:32:58 编辑:去留学呀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长了针眼怎么办

可以用手术方法把他除掉~~`

长了针眼怎么办

2,长针眼应该怎么办

吃药阿.
看医生吗?

长针眼应该怎么办

3,针眼怎么治啊

你好朋友,这种情况主要是以消炎为主,建议你用阿奇霉素片、黄藤素片试试。

针眼怎么治啊

4,生针眼怎么治

你好,麦粒肿,又叫眼睑炎。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 的急性炎症,相当于皮肤的疖肿。一、以下几种情况比较容易产生针眼:1.过度疲劳、情绪紧张,引起内分泌失调,皮脂腺排泄不畅。2.油性体质,或吃过多油炸制品、巧克力等,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分泌出口容易阻塞。3.用不洁的手搓揉眼睛,或是长期配戴隐形眼镜导致结膜炎,容易感染细菌。4.平常爱揉眼睛、抵抗力低、偏食、眼睛过度疲劳、很少眨眼睛、睡眠不足的人,都是长针眼的高危险群二、一般说来,轻微的针眼约在三至五天内便会痊愈。治疗方式为局部涂抹抗生素如红霉素眼药膏,热敷可加速针眼之消褪;若脓点出现,则应切开排脓;若感染症状严重,便需口服抗生素。若出现针眼的症状或已长出针眼,更要注意眼部清洁,可减缓病情加速复元,一般说来,轻微的针眼约在3至5天内便会痊愈。三、中医讲诸毒疮疡皆属于火上下眼睑属脾所统,可能与消化不良,大便不好等消化系统有关系。在这个病的治疗中,要注意忌食腥,辣椒。如果是反复发作的话,你可以用全蝎粉,一次1g,日2次,连用7天以上.专治各种毛囊炎和麦粒肿,在临床上应用效果非常好.
用眼药水点眼,服消炎的药。

5,长眼挑针了怎么办

春夏之间,天气渐热,有些人眼睛上会出现麦粒肿(俗称“眼挑针”),常常会在眼科就诊时问医生,这是否因热气而起?对此,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的马胜生副主任医师表示,“眼挑针”并非热气所致,多半是在患者的抵抗力减弱、出现营养不良或患有眼睑缘炎时,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  临床诊断时  应与霰粒肿相区别  马胜生介绍,临床上通常将麦粒肿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类:  1.外麦粒肿:外麦粒肿是患者眼睫毛根的皮脂腺或毛囊发生了急性化脓性炎症。该病发病较急,其主要表现是:患者的眼睫毛根部会出现局限性红肿和疼痛。患者的眼睑上还会出现局部水肿和充血,并有胀痛和压痛感,接近眼睑缘等部位可出现硬结,这些硬结经数日后会逐渐软化,并可在眼睫毛根部形成黄色的脓疱,这些脓疱可自行破溃排脓。  2.内麦粒肿:内麦粒肿是患者的眼睑板腺发生了急性化脓性炎症,其症状与外麦粒肿相似,但因眼睑板腺生长在致密的组织内,所以该病患者会感觉到非常疼痛。内麦粒肿常从眼结膜面上穿破排脓,如其致病菌的毒性强烈,其炎症还可扩散至整个睑板组织形成眼睑脓肿。  马胜生表示,临床诊断此病时应与霰粒肿相区别。霰粒肿亦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儿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儿童时期由于睑板腺功能旺盛,更易发生此病。  易患麦粒肿的人  应注意眼部卫生  易患麦粒肿的人在预防方面,应以注意眼部卫生、增加营养和积极治疗眼睑缘炎、矫正屈光不正为主。治疗麦粒肿,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在麦粒肿的急性期应以热敷患病部位为主,可每日热敷2~3次,每次热敷15分钟。  2.麦粒肿患者可外用抗生素眼药水或抗生素眼膏。如该病患者出现耳前淋巴结肿痛或伴有全身发热时,可口服或注射抗菌素或中药清热解毒剂。  3.当麦粒肿成熟时可将其切开排脓(切忌挤压麦粒肿,以免使炎症扩散引起眼眶蜂窝组织炎或败血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快要穿破皮肤的麦粒肿,要在其穿破皮肤之前将其切开排脓,这样做既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又可避免出现疤痕。
有些事情别人帮不了你,还是得自己拿主意。
病情分析:你好!所谓的眼挑针,也叫做麦粒肿,“眼挑针”是很常见的眼科病症,是一种 眼皮脂腺的急性化脓炎症,常为葡萄球菌感染。意见建议:不用紧张,可以去外面买氯霉素的眼药水,一天滴多几次,最好早上起来和晚上睡觉前滴,然后不要吃油腻煎炸的食物,两天就可以好了。不过这个也有个体差异,如果万一不幸说麦粒肿化脓严重了,就要去医院做个小手术把脓挑掉就行。祝您健康!

6,得了针眼怎么办

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本病发于胞睑,居于眼之最外层,易受外邪侵入,其中以风、火、湿最为常见。胞睑在脏属脾,所以本病的发生与脾有着密切的关系。风邪外袭,客于胞睑而化热,或过食辛辣炙膊,脾胃积热,热毒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热盛则肉腐,酿成疖疮。而当脾胃虚弱,身体抵抗力下降之时,蕴伏之热毒挟风上扰,可致本病反复发作或疖肿经久难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眼睑腺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症。其发生与局部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有关,譬如经常用脏手或不洁之物擦眼,或眼局部有慢性炎症(如沙眼、睑缘炎等),使细菌有了可乘之机,而当机体过度疲劳,全身营养不良则更宜发生。针眼的临床表现如何,其与胞生痰核(霰粒肿)如何鉴别前面已提到,针眼实际上是一种眼睑腺体的化脓性炎症,所以它也具有局部红、肿、热、痛四大表现,早期可摸到硬结,压之疼痛。2~3天后,硬结处变软,颜色由红变黄白,胞睑上可看到黄白色脓头,也有在睑内生出脓头的。病情较重的病人耳前可触及肿核并有压痛,甚至出现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如果脓头溃破,脓液流出,红肿很快消退,疼痛也随之减轻,最终消失。如果用手挤压疖肿,或未成脓即切开,致热毒扩散,甚至可引起败血症或海绵窦血栓而危及生命,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针眼与胞生痰核均为胞睑疾病,皆可见局部隆起之肿块,但其成因,治疗方法均不相同,故二者应加以鉴别。①病因鉴别:针眼为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而胞生痰核则是由于某种原因使睑板腺口阻塞,其分泌物瘀积在腺体内刺激腺体周围组织,形成与眼皮肤无粘连的硬性肿块。②临床表现:针眼的临床表现已如前述。胞生痰核则为睑板上逐渐形成硬结,不红不痛,小的似绿豆,大的如黄豆,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病程缓慢,多无自觉症状,短的几周,长的可达1~2个月以上。③治疗:针眼主要治疗为消炎,化脓后可切开排脓;而胞生痰核则多需要手术切外,排出瘀积物,也有的可自行溃破,瘀积物排除,局部恢复正常。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反复发作的霰粒肿,应注意睑板腺癌的可能。如何预防针眼对本病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点: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眼部清洁,不用脏手、脏手帕揉擦眼部。2.注意休息,适当增加睡眠,避免劳累过度。3.注意饮食习惯,少食辛辣肥甘之品,多吃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调理脾胃功能,提高纲体抵抗力。4.积极治疗眼睑慢性炎症,如沙眼、睑缘炎等,注意矫正屈光不正。5.对反复发作的针眼,应查找病因。如已发生针眼,禁止挤压或过早切开排脓,以免毒邪扩散,变生他症。针眼如何治疗1.内治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未酿脓时,应退赤消肿,促其消散;脓已成者,应促其早溃或切并排脓,使其早愈。(1)风热外袭:发病初起,眼睑患处红肿痒痛,扪及患处有麦粒样硬结,压痛明显,全身可无不适或伴有头痛、发热。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消肿散结。方药:金银花20g 连翘20g 荆芥穗10g 牛蒡子9g 芦根15g 桔梗9g 淡豆鼓9g 竹叶10g 黄芩10g。(2)热毒上攻:胞睑皮肤红赤肿胀,灼热疼痛,硬结肿大明显,掀痛而拒按,或疮顶有黄白色脓头,伴有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泻火消肿。方药:黄连6g 黄芩12g 大黄9g 栀子10g 连翘30g 当归10g 赤芍9g 石膏20g 木香6g 大白9g 薄荷9g 桔梗9g 甘草6g。(3)脾胃伏热:针眼反复发作,无全身症状,但体质壮实。治法:清脾散热。方药:生石膏20g 振子9g 黄芩9g 陈皮10g 藿香12g 防风6g 升麻6g 薄荷15g 赤芍9g 桔梗9g 甘草6g。(4)脾胃虚弱:针眼反复发作或发作时红肿不重,硬结较小。全身兼见面色萎黄,体倦乏力,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健脾益气,托里排脓。方药:党参15g 白术12g 云苓15g 当归9g 川芎9g 白芍9g 陈皮12g 金银花20g 连翘30g 白芷9g 桔梗9g 黄芪15g 皂角刺8g 甘草6g。平素可选用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以健脾益气,调理脾胃功能,免受外邪的侵袭,防止反复发作。2.外治(1)局部点眼:选用抗生素眼液,眼膏,常用0.25%氯霉素服液,或1%利福平服液,每2~4小时1次,夜间用红霉素眼膏涂眼。(2)外敷法:未酿脓者,局部使用湿热敷,或用醋调如意金黄散外敷。(3)手术法:已成脓者,当切开排脓。若脓头在眼睑皮肤面者,切口应与睑缘平行,脓头位于脸内面者,切口应与睑绿垂直。脓多者应上引流条,每日换药,脓尽为止。3.其他疗法(1)针刺疗法;取攒竹、睛明、丝竹空、瞳子谬、阳白、鱼腰、四白、承泣、合谷、对缺,外关等穴,每次选用2~3穴,每日1次,手法用中刺激或重刺激。注意:眼部取穴应在小疖红肿区外。(2)挑刺法:发病后,在背部肩胛骨下肺俞穴附近的皮肤表面,可找到1个或几个瘀血点,消毒后,用针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一般2天即愈。(3)耳尖放血法:在耳尖部消毒后,用三棱针刺破放血数滴,达到退赤消肿之作用。(4)激光照射法。得了针眼应注意些什么针眼一病,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者起病后经5~7天的自然病程即愈。即使是反复发作,经久难消者,也没有什么不良后果。所以,有人说得了针眼不用管它,让它自己出脓。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得了针眼就应及时治疗。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如炎症加剧出现了脓头,千万不要自己用针挑或用手挤,这是因为眼睑的内眦静脉与面静脉、眼静脉互相交通,并与颅内海绵窦相通,如果用力挤压,含有大量细菌的脓性分泌物可通过血液进入海绵窦引起海绵窦血栓而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将眼睑划为面部“危险三角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假如脓肿自然溃破,也要请医生充分引流。因为脓肿引流不畅,可经久不愈,造成硬结长久不消,甚至造成眼睑外翻,不能闭合而影响外观。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反复发作或多发性针眼,一只眼上可长2~3个或一年之内可反复发作4~5次,则应注意全身检查有无糖尿病、屈光不正、消化道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等。同时还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暂戒辣椒,葱等刺激性食物,并戒烟酒。
偷针眼:用缝衣针的针鼻部反复摩擦患处,并稍用力挤压,每日2-3次,不出二日即可治愈。
针眼如何治疗 针眼就是麦粒肿。刚发生针眼时,眼皮肿痛可用冰敷,并点消炎眼药水,必要时口服抗生素。大部份的病例在三至四天内可以消退;若腺体肿胀化脓,则须手术切开排脓。 针眼的外治法 1.局部治疗 (1)初起未酿脓时,可用湿热敷,以助消散。 (2)用紫金锭或清火眼丸,调外障眼药水或其他消炎眼药水或冷开水,外涂患处皮肤;也可用如意金黄膏涂局部皮肤。注意:切勿将药物涂入眼内。 (3)取新鲜鸭跖草数段,除去叶用茎,洗净后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或火上烘烤,用手指挤压,将断端流出的药汁迅速涂于患处,注意勿涂入眼内,每日4~5次。 (4)用新鲜一点红、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野菊花等的1-2味,洗净捣烂,外敷患处皮肤,注意勿涂人眼内。 2.手术疗法 已成脓时,应切开排脓。当脓头位于胞睑皮肤面时,切口应与睑弦平行;脓头位于睑内面时,切口应与睑弦垂直。必须注意:如患处脓成,切忌挤压。若由此引起胞睑漫肿,紫胀剧痛,或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证严重,乃病情恶化,则按眼丹处理。 -------------------------------------------------------------------------------- 针眼的其他疗法 1.针眼的针灸治疗 (1)针刺疗法:早期证属风热外袭者,取攒竹、鱼腰、太阳、丝竹空、行间;证属脾胃积热者,取承泣、四白、合谷、三阴交;兼恶寒发热者,加外关;头痛者,加风池。手法用中刺激或强刺激。 (2)三棱针放血:耳尖穴消毒后,用手指在该处反复揉捏至充血,用三棱针迅速刺进1分深后快速退出,挤出少量血。也可于曲池穴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2—3毫米,压出2~4滴血。操作时针刺穴位均须严格消毒,每日施行1次即可。 (3)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穴,强刺激,每日1次。也可埋针,取穴同前,并可于患侧耳部找敏感点,埋针后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l-3分钟。3日后复查,如针眼未消,可再做第二次治疗。 (4)挑治疗法:在背俞穴的肺俞与膏肓之间附近的皮肤面,找寻一个或数个压之不褪色的红点;若红点不明显,可轻刮之后再找。皮肤消毒后,将红点逐一直刺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每日1次。 (5)磁疗:于针眼患处两侧皮肤面,安放一对250高斯左右的小圆磁片,以N、S极相吸引的位置安放,用胶布固定。两磁片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吸在一起;也不能太远,以免磁场作用太小。 (6)无名指结扎法:于患眼侧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处,用棉线或橡皮筋结扎,松紧以手指皮肤不发生青紫为度。待眼部炎症完全消退后,方可解开结扎。 2.针眼的饮食疗法 (1)菊花龙井茶:菊花10克,龙井茶(或一般绿茶)3克,放茶杯内,冲入开水,加盖煽片刻,即可饮用。 (2)菊花粥:菊花15克,粳米50克,煮成粥后加入适量冰糖,即可食用。 3.针眼的预防调护 (1)平时应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避免偏食,避免过劳。有屈光不正者,应及时矫治。 (2)患病时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煎焯之品,忌饮酒;还须保持大便通畅。 针眼学名“眼睑炎”,发病后不可用手去挤患处。如果症状轻,可用冷敷法,配以消炎药、消炎眼药水,等出了“白头”,脓水流出后就慢慢好了,三天左右可以消退。注意,若用热敷,会加速患处肿的速度。如何症状较重,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你好,针眼又称睑板腺囊肿,多见于儿童,成年人也可罹患。上下睑皆可发生,可单发或多发。临床表现主要有睑皮下无压痛硬结,可推动。,一般经及时治疗后,对眼及身体无大妨碍。通常由于眼睑外部的睑板出口阻塞,导致腺体的分泌物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的一种脂肪肉芽肿性炎症。该病早期可在眼睑上下皮肤上摸到黄豆或绿豆大小的硬结,无明显疼痛症状。不少患儿家长由于担心手术治疗会影响学习,甚至认为疾病会慢慢好而久拖不治,结果导致病情加重。专家指出,霰粒肿的手术治疗只需在局麻下进行,手术简便,痛苦少,一般24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因此患儿家长应及早注意,早发现早治疗,不要延误治疗良机。 1)症状体症 1. 囊肿小者无自觉症状,较大时可有沉重不适感。 2. 睑皮下有硬结,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或紫蓝色,日久灰白色,结节可常年不变或缓慢肿大。 3. 继发感染者,表现似内麦粒肿,可形成炎性肉芽。 2)诊断依据 1. 无明显自觉症状。 2. 典型症状、体征。 3. 进展慢,结节大者,外观可见隆起,甚至引起机械性上睑下垂, 4. 继发感染者体征与内麦粒肿表现相似。 3)治疗原则 1. 病原治疗。 2. 症状明显者可选手术刮除。 3. 继发感染者抗生素治疗。 4)疗效评价 1. 治愈:伤口愈合、肿块消退。 2. 好转:症状缓解。 3. 未愈:肿块增大,出现并发症。 5)验方、偏方 1. 取新鲜鸭跖草茎1寸长许2段,洗净,用手挟持呈45度角,置于酒精灯(或蜡烛)火上燃烧上段草茎,即可见下段有小珠泡沫液体滴出,用瓶贮存备用。将滴下的液体,涂于患处及周围。每日3--5次。涂药后,患处即觉舒适。一般2天可痊愈。 本方效果很好,可根治不复发。 2. 用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水煎服。 本方清热解毒。 霰粒肿是常见眼睑病之一,早期热敷后肿物不变或增大应到医院检查。尤其老年人及术后多次复发者应警惕睑板腺癌肿的可能,小儿要注意排除结核感染。小的霰粒肿无症状,不影响美容,可不必治疗,大者可到眼科进行适当治疗。本病对眼睛无大妨碍。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7,针眼怎么治最快

1.内治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未酿脓时,应退赤消肿,促其消散;脓已成者,应促其早溃或切并排脓,使其早愈。 (1)风热外袭:发病初起,眼睑患处红肿痒痛,扪及患处有麦粒样硬结,压痛明显,全身可无不适或伴有头痛、发热。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消肿散结。方药:金银花20g 连翘20g 荆芥穗10g 牛蒡子9g 芦根15g 桔梗9g 淡豆鼓9g 竹叶10g 黄芩10g。 (2)热毒上攻:胞睑皮肤红赤肿胀,灼热疼痛,硬结肿大明显,掀痛而拒按,或疮顶有黄白色脓头,伴有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泻火消肿。方药:黄连6g 黄芩12g 大黄9g 栀子10g 连翘30g 当归10g 赤芍9g 石膏20g 木香6g 大白9g 薄荷9g 桔梗9g 甘草6g。 (3)脾胃伏热:针眼反复发作,无全身症状,但体质壮实。治法:清脾散热。方药:生石膏20g 振子9g 黄芩9g 陈皮10g 藿香12g 防风6g 升麻6g 薄荷15g 赤芍9g 桔梗9g 甘草6g。 (4)脾胃虚弱:针眼反复发作或发作时红肿不重,硬结较小。全身兼见面色萎黄,体倦乏力,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健脾益气,托里排脓。方药:党参15g 白术12g 云苓15g 当归9g 川芎9g 白芍9g 陈皮12g 金银花20g 连翘30g 白芷9g 桔梗9g 黄芪15g 皂角刺8g 甘草6g。 平素可选用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以健脾益气,调理脾胃功能,免受外邪的侵袭,防止反复发作。 2.外治 (1)局部点眼:选用抗生素眼液,眼膏,常用0.25%氯霉素服液,或1%利福平服液,每2~4小时1次,夜间用红霉素眼膏涂眼。 (2)外敷法:未酿脓者,局部使用湿热敷,或用醋调如意金黄散外敷。(3)手术法:已成脓者,当切开排脓。若脓头在眼睑皮肤面者,切口应与睑缘平行,脓头位于脸内面者,切口应与睑绿垂直。脓多者应上引流条,每日换药,脓尽为止。 3.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取攒竹、睛明、丝竹空、瞳子谬、阳白、鱼腰、四白、承泣、合谷、对缺,外关等穴,每次选用2~3穴,每日1次,手法用中刺激或重刺激。注意:眼部取穴应在小疖红肿区外。 (2)挑刺法:发病后,在背部肩胛骨下肺俞穴附近的皮肤表面,可找到1个或几个瘀血点,消毒后,用针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一般2天即愈。 (3)耳尖放血法:在耳尖部消毒后,用三棱针刺破放血数滴,达到退赤消肿之作用。 (4)激光照射法。 得了针眼应注意些什么 针眼一病,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者起病后经5~7天的自然病程即愈。即使是反复发作,经久难消者,也没有什么不良后果。所以,有人说得了针眼不用管它,让它自己出脓。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得了针眼就应及时治疗。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如炎症加剧出现了脓头,千万不要自己用针挑或用手挤,这是因为眼睑的内眦静脉与面静脉、眼静脉互相交通,并与颅内海绵窦相通,如果用力挤压,含有大量细菌的脓性分泌物可通过血液进入海绵窦引起海绵窦血栓而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将眼睑划为面部“危险三角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假如脓肿自然溃破,也要请医生充分引流。因为脓肿引流不畅,可经久不愈,造成硬结长久不消,甚至造成眼睑外翻,不能闭合而影响外观。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反复发作或多发性针眼,一只眼上可长2~3个或一年之内可反复发作4~5次,则应注意全身检查有无糖尿病、屈光不正、消化道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等。同时还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暂戒辣椒,葱等刺激性食物,并戒烟酒。
针眼是指胞睑近睑缘部生小疖肿,局部红肿疼痛起硬结,易于溃脓的急性外障眼病,俗名偷针。相当于西医的麦粒肿。 针眼的诊断要点 1.起病急,初起胞睑微痒痛、红肿,于近睑缘处形成局限性硬结,形如麦粒,推之不移,按之疼痛。轻者数日内可自行消散,重者数日后形成脓肿,或伴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脓肿成熟穿破,流出脓液始愈。临床有内针眼与外针眼之分,病变位于胞睑边缘者称外针眼,位于胞睑内面、赤痛较重者称内针眼。 2.本病应与胞生痰核相鉴别。后者病程缓慢,胞睑起硬结,但无红无痛。本病若发于胞睑内面,脓点不溃破,吸收欠佳,可形成肉芽肿;遗留肿核时则称胞生痰核。 针眼的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过食辛辣煎焯,以致脾胃积热,复因风热毒邪侵犯,结聚于胞睑而发。也有因风热毒邪上攻胞睑,灼烁津液酿脓。素体虚弱者,每因热毒蕴伏而反复发作。 本病病变部位在于胞睑,在脏属脾,为热证实证居多,也有虚中夹实者。实热证每因脾胃积热兼风热毒邪上犯,热毒上攻而见胞睑局部红肿疼痛起脓肿。虚中夹实证每见于脾胃虚弱,针眼反复发作,或脓肿难于溃破收口。本病治疗总的原则是祛风清热解毒。 针眼的辨证论治 风热外袭型【证见】 病初起,局部微红微痒微痛,或伴有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 【方药】 1.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荆芥10克,薄荷8克(后下),桔梗8克,竹叶8克,黄芩12克,蒲公英15克,白芷lO克,赤芍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银翘解毒丸(片、冲剂、液),口服或冲服,大蜜丸每次1丸,水泛丸每次5丸,片剂每次4片,冲剂每次1包或1块,合剂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 (2)穿心莲片,每次5片,每日3次。 (3)野菊花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热毒上攻型【证见】 胞睑局部红肿热痛加剧,形成脓肿但未溃破,兼口干欲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 【治法】 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 1.主方仙方活命饮(陈自明《妇人良方》)加减 处方:金银花15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浙贝母15克,天花粉15克,赤芍15克,夏枯草lO克,黄芩10克,当归尾10克,甘草6克,蒲公英15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仙方活命片,口服,每次8片,每日1~2次,孕妇禁服。 (2)清开灵口服液,口服,每次2—3瓶,每日2次,小儿酌减。 (3)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每日1次。适用于眼症严重者。 脾胃伏热型【证见】 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口干,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滑。 【治法】 清解脾胃伏热。 【方药】 1.主方清脾散(傅仁宇《审视瑶函》)加减 处方:滑石15克,黄芩10克,赤芍15克,枳壳10克,陈皮6克,藿香10克,升麻6克,防风10克,茵陈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金菊五花茶冲剂,冲服,每次1包或1块,每日2~3次。 (2)王老吉凉茶冲剂,冲服,每次1包,每日1~2次。 (3)以上二型的中成药。 脾胃虚弱、时感外邪型【证见】 针眼反复发作或久不消退,纳呆神疲,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托里解毒。 【方药】 1.主方托里消毒饮(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黄芪20克,皂角刺10克,金银花12克,甘草8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党参15克,神曲12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妇女经期发病者,多为血虚,宜酌加四物汤。 2.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合银翘解毒丸,口服,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银翘汤(赖锦端验方)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蒲公英15克,茵陈15克,黄芩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浙贝母12克,赤芍15克,枳壳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若胞睑浮肿严重者,加荆芥10克,僵蚕10克。红肿痛甚,舌红苔黄或大便秘结者,去茵陈,加大黄lO克(后下)、玄明粉10克(冲)。口渴者,加天花粉15克。反复发作,属脾胃伏热者,去蒲公英,加藿香lO克,黄连8克;属脾胃虚弱者,去蒲公英,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 针眼的外治法 1.局部治疗 (1)初起未酿脓时,可用湿热敷,以助消散。 (2)用紫金锭或清火眼丸,调外障眼药水或其他消炎眼药水或冷开水,外涂患处皮肤;也可用如意金黄膏涂局部皮肤。注意:切勿将药物涂入眼内。 (3)取新鲜鸭跖草数段,除去叶用茎,洗净后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或火上烘烤,用手指挤压,将断端流出的药汁迅速涂于患处,注意勿涂入眼内,每日4~5次。 (4)用新鲜一点红、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野菊花等的1-2味,洗净捣烂,外敷患处皮肤,注意勿涂人眼内。 2.手术疗法 已成脓时,应切开排脓。当脓头位于胞睑皮肤面时,切口应与睑弦平行;脓头位于睑内面时,切口应与睑弦垂直。必须注意:如患处脓成,切忌挤压。若由此引起胞睑漫肿,紫胀剧痛,或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证严重,乃病情恶化,则按眼丹处理。 针眼的其他疗法 1.针眼的针灸治疗 (1)针刺疗法:早期证属风热外袭者,取攒竹、鱼腰、太阳、丝竹空、行间;证属脾胃积热者,取承泣、四白、合谷、三阴交;兼恶寒发热者,加外关;头痛者,加风池。手法用中刺激或强刺激。 (2)三棱针放血:耳尖穴消毒后,用手指在该处反复揉捏至充血,用三棱针迅速刺进1分深后快速退出,挤出少量血。也可于曲池穴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2—3毫米,压出2~4滴血。操作时针刺穴位均须严格消毒,每日施行1次即可。 (3)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穴,强刺激,每日1次。也可埋针,取穴同前,并可于患侧耳部找敏感点,埋针后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l-3分钟。3日后复查,如针眼未消,可再做第二次治疗。 (4)挑治疗法:在背俞穴的肺俞与膏肓之间附近的皮肤面,找寻一个或数个压之不褪色的红点;若红点不明显,可轻刮之后再找。皮肤消毒后,将红点逐一直刺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每日1次。 (5)磁疗:于针眼患处两侧皮肤面,安放一对250高斯左右的小圆磁片,以N、S极相吸引的位置安放,用胶布固定。两磁片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吸在一起;也不能太远,以免磁场作用太小。 (6)无名指结扎法:于患眼侧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处,用棉线或橡皮筋结扎,松紧以手指皮肤不发生青紫为度。待眼部炎症完全消退后,方可解开结扎。 2.针眼的饮食疗法 (1)菊花龙井茶:菊花10克,龙井茶(或一般绿茶)3克,放茶杯内,冲入开水,加盖煽片刻,即可饮用。 (2)菊花粥:菊花15克,粳米50克,煮成粥后加入适量冰糖,即可食用。 3.针眼的预防调护 (1)平时应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避免偏食,避免过劳。有屈光不正者,应及时矫治。 (2)患病时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煎焯之品,忌饮酒;还须保持大便通畅。 附 眼丹 眼丹是指胞睑红肿,掀痛严重,后期则化脓溃破,且常伴显著的全身反应,如恶寒、发热、头痛的一种眼病。病因由针眼或胞睑皮肤外伤感受风毒外邪,兼脾胃积热,内外合邪上攻胞险所致。与西医学之眼眶蜂窝组织炎相似。 证见上胞或下胞突然红肿赤痛,且发展到整个胞睑而不能睁眼,皮色红或紫红,痛而拒按,白睛高度水肿;伴寒热、头痛,全身不适。后期肿胀逐渐高限而酿脓,皮肤逐渐变薄而色转黄白,触之有波动感,溃破脓液排出后可自行收口而愈。若脓深而多,不易排尽,则可成漏,抑或迅速扩展而成疔疮走黄之险症。因病情急重,应尽早治疗。以防扩散。 证属风热外束兼脾胃热毒上攻,治疗宜用清热解毒祛风之法,方药参照针眼中的热毒上攻型,并酌情加重清热解毒药;中成药也可参照针眼用药。证情严重者,可用双黄连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3~3.6克,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每日1次。必要时全身应用抗菌素。眼丹的外治,可参照针眼的局部治疗方法。
文章TAG:长针针眼怎么怎么办长针眼怎么办

最近更新

海外名校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