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名校 > 知识 > 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02 23:12:40 编辑:加油留学 手机版

曾任中国美学学会顾问,中国哲学会理事,1920年至1925年留学德国,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美学等,此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全华美学学会顾问,著有《宗白华全集》和美学随笔-1散步意境等。

1、《 美学 散步》读后—禅境的表现

在中国的艺术领域,诗画最能凸显艺术境界的深度。理解艺术境界,要从意境的深度去探索艺术境界。情感是心灵印象的直接反映,气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人格是高贵的格调。我们通常是先观察这个世界,再观察它的生动表现,最后才体会到高精神境界的开悟。在画中,我们可以微笑着理解色相中由微观到深层的禅意状态。首先,文章中,程观一心一意,事事向上。这句话出自《关九度专信》的语序。我理解的是,程观的内心是灵性的,所谓的一切都是浮现在记忆里的人生经历。

2、宗白华《 美学 散步》摘录

宋代学者晁一有诗:画写物象之形,要保持物象之形不变,诗传达画之意,贵有画之态。这也是关于诗和画的异同。画的意蕴只有在诗流传下来的时候才是完整的,诗有画写的形式,可以形象化,可以具体化,不要太抽象。毫无疑问,艺术必须能够表达生活中有价值的内容。但艺术作为艺术而不是文化的其他部门,必须同时表现美,提高生活内容的浓缩和精华,这是它的任务。艺术灵魂的诞生,是美学上的一张所谓的静止照片,在生活中忘记自己的那一刻。

.....所以,美感的培养,在于能空,在物与象之间制造一种距离,使之不被卡住,物与物可以隔离绝缘,形成自己的境界。精神的淡漠是艺术的以太化的基本条件,虚与实、虚与实、实与虚、虚与实的结合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课题。.....把景物变成情感,这才是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正确定义..以虚为虚就是彻底的虚无,以实为实,风景已死,不可动。只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才会有无限的意义和遥远的境界。

3、 美学 散步的作者简介

宗白华,江苏常熟人。1918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语言系。1920年至1925年留学德国,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1949年至1952年,任南京大学教授。此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全华美学学会顾问。1919年被“五四”时期有影响的文化团体“青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论人,成为《青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同年8月,受聘为《上海新闻》副刊主编。

这时,他发现并培养了诗人郭沫若。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美学等,1925年回国后,他在南京和北京的大学任教。曾任中国美学学会顾问,中国哲学会理事,宗白华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合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宗白华全集》和美学随笔-1散步意境等,宗白华于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文章TAG:散步美学美学散步

最近更新

海外名校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