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派出五位大臣出国视察君主立宪制。慈禧死后,留给慈禧的印象大多与“祸国殃民”有关,清廷决定派王公大臣出国,深入研究欧美、日本等国的政治,回国后再做决定,所以1905-1906年有五位大臣出国,清朝派遣五大臣留学,取得了哪些成就?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十六日,在慈禧的安排下,清朝派载泽、财政部侍郎戴宏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段方、商业部尚书游澄应劭出国考察政制,也就是历史上的“五臣出国”。
提到晚清满族权贵,人们往往会把他们与昏庸无能、骄奢淫逸联系在一起。其实也不全是饕餮,方便就是其中一个最好的。晚清著名学者郑曾这样评价晚清朝臣:“岑春煊无术不学,张之洞无术,袁世凯有术不学,段方有术。”可见能臣、张、袁的水平绝非一般,享有“学艺”之誉。可惜命运开了个玩笑。段虽然主张改革,推行清末新政,创造了一系列全国第一,但却未能挽救清政府于危难之中,反而带来了自己的灭亡。
起初,他的工作大部分是宫里的闲散工作,所以他整天玩古董,买房产,装名人。1898年,光绪皇帝决定变法维新,任命段方为农工商总局监察。从此,段方在政坛崭露头角,经常被光绪召见,俨然一副朝廷大员的样子。然而,在春风胜利结束时,形势突然改变了面貌。9月26日,慈禧下令推翻新政,不久工商总局被废。曾经的“变法典范”突然之间仿佛沦为“康梁乱党”,段隐约觉得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
2、慈禧太后晚年为什么支持君主立宪了?慈禧临终前留下一份公开遗嘱,里面有这样的话,“前年宣布圣旨准备立宪,今年颁出准备立宪的年限。回顾过去的50年,忧虑反复,业心无时无刻不在释放。如今新政举行,渐渐有了端倪。”似乎无意改变宪法改革的既定路线。然而,根据云的《诚斋日记》来看,慈禧似乎除了公意之外,还有一个旨在加强皇权的秘密遗嘱。此后的改革进程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个一生纠结于改革的女人,终于在去世的那一年彻底扼杀了改革。
然而变法最终还是死在了她的手里,但毫无疑问,如果说1901年到1907年慈禧支持变法多于反对的话,那么1907年到1908年,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年,各种反变法的诏书和反变法的法律也是由她的意志颁布的。慈禧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否定了改革。见:以上我不认同,其实。
3、慈禧太后终于醒悟,大力推行“新政”,为何却将清朝搞垮?慈禧太后醒悟后,大力推行新政,但由于官员腐败无能,士兵怕死,向西方学习一些表面的东西还来不及,清朝就灭亡了。清政府不实行“新政”就要死,实行新政就死得快。“新政”是清朝钉在它棺材上的最后一颗钉子。清朝宣布实施新政。内容包括训练新军、派遣留学生、奖励产业等。清政府为了推行新政,增加了丝税,但民众不同意,纷纷造反,加剧了民众与朝廷的矛盾。
为什么慈禧最后愿意执行新政,清朝的统治被推翻?总结起来,笔者认为有几个原因:一是清朝和西方列强打了几场大仗,国库空虚,大量财富外流;二是清统治集团为了推行新政,在民间大量集资,招致民间怨声载道。第三,清朝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导致军阀势力的崛起和自我毁灭;第四,清朝统治腐朽,长期闭关锁国,军事、经济、政治发展已不符合时势,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已成为当时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