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看过的资料,在北洋水师成立时,大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李鸿章则积极成立北洋水师并亲自邀请出国-2学生加入北洋水师。洋务运动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是派遣留学生出国和创建北洋舰队,留学生于欧洲留学生于欧洲/生于清末新政留学欧美逐渐崛起,究其原因,一是清末新政政策的推动;第二,留学救国的内驱力;三是欧洲国家对留学学生的吸引力;四是清朝政策取向的转变。
1、两个关于洋务运动的问题由于中国近代史的特殊性和康有为等资产阶级人士的局限性,实际上康有为等人是想在不改变清政府国体的情况下改变其政治体制,即推行封建专制下的资本主义。他们没有看到清政府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他们的做法注定要失败。因为他改的只是技术而不是制度,因为慈禧需要很多洋务官员的支持。纠正楼上的,洋务运动不是百日维新的康有为领导的。
2、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在教育方面的举措有哪些(1)创办新学校“据现有统计,从1862年创办北京博物馆,1863年创办上海广话博物馆,1894年培养外语翻译人才开始,近30年来,洋务派共创办了24所新学校。”这些学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语言学校、军事学校和技术学校。1.语言学校。易等人在《亭折》中说:“处理外交事务,首先要熟悉他们的性欲和各国的情况,首先要熟悉他们的语言,这样才不会受欺负。中国至今没有通晓外语的人”,于是近代中国诞生了第一批培养通晓外语的翻译人才的新式学堂。
其中最著名的是史静文同博物馆,它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校和翻译出版机构。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受恭亲王之邀,于1862年(同治元年)正式成立。同文馆的教学以外语、数学、计算、物理、化学、地理、矿产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国际公法、经济学为中心。同文馆具有高等学府的性质,是中国高等学府的胚胎,是中国现代教育的起源地。
3、北洋干才,定远舵手——真实刘步蟾北洋水师是洋务运动最辉煌的成果,也是中国第一支近现代化的海军。定远舰作为这支海军的旗舰,是北洋水师的门面,也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水面舰艇,而这艘军舰的舰长就是刘。刘,字,1852年生于福州。他很聪明,与常人不同。他在失去父亲后由母亲抚养长大。刘成长于洋务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1867年考入沈葆桢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后来在训练船“建伟”号上实习,途经厦门、香港、新加坡、渤海湾等地。1875年,他担任训练船建威管道号的船长。
可以说,刘在当时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接受了系统正规的航海教育,被清廷选中到英国海军实习留学。《清史稿》载“癞蛤蟆可以学西方,海军条例更有效。”应该说北洋水师的建设离不开刘的贡献,其通过在国外所学,为海军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付出了很多,否则也不会成为定远的旗舰管道。李鸿章对此高度评价,寄予厚望,认为刘是这支海军的希望。
4、(下140多年前,120个平均年龄12岁的男孩,通过赴美留学,走上了兴国救国的道路。他们几经周折,乘火车和轮船来到了大洋彼岸的陌生国度。谁提议他们应该出国?你为什么选择他们?这些美国的小孩子都经历了什么?后来你实现了什么?纪录片《少年儿童》结尾,120个少年儿童被送到大众面前,只有94个回来了(具体原因可以看第一部,点击头像,可以在首页看到)。回来后,所有的孩子都被李鸿章严加看管,百分之七十被分配到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