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QS的起源
QS(即“Quality Score”),最早源于美国的一份商业杂志《US News and World Report》。该杂志自1983年起,每年都会发布一份以大学和大学院的科研、师资、学生和贡献为基础的综合排名表。但该排名方式在逐渐被批评,因为排名越高的学校可能会更注重其排名而不是教学质量。

后来,QS榜单从学校综合排名转为以特定领域排名为主。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QS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全球1,233所大学及其相关学科。如今,QS已经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大学排名之一。
2. QS的计算方式
QS排名采用了综合评分指数(CPI)来计算每所大学的综合表现。CPI包括以下几个指标:学术声誉(40%)、雇主声誉(10%)、教师学生比例(20%)、学术论文篇数(20%)和国际教师比例、国际学生比例及国际论文篇数(均为5%)。其中,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指的是对大学学术和雇主的全球调查结果,而教师学生比例指的是大学在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学术论文篇数指的是该大学在各个领域的科研成果。国际教师、国际学生及国际论文篇数则反映了大学的国际化水平。
3. QS的优点和缺点
相比于其他大学排名方式,QS具有以下优点:
1)重视大学的科研和学术水平,反应了大学在学术方面的实力。
2)关注大学的教学和师资力量,反应了大学在培养学生方面的实力。
3)反映了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包括国际化的师资力量、留学生、跨国联合研究等。
4)涵盖了全球1,233所大学及其相关学科,具有全球性。
但QS排名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如:
1)排名指标主观性较大,像学术声誉及雇主声誉指标容易受调查对象的影响。
2)缺少定量指标,例如学生毕业生就业率、薪资水平等。
3)难以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学的特殊情况和优势。
4)易被过分解读和利用,可能导致相应的学校把排名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
4. QS的影响
QS排名所产生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术领域,它也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排名是一项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增长有关的全球性指标,并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形象和吸引力,这也是许多国家投入大量资源来提高大学排名的原因之一。
此外,QS排名也会对学生就业和留学方向产生影响。排名前列的大学通常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就业率等优势,因此对一些考虑到未来就业和升学的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 QS也为国际留学生提供了一份权威性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留学目标。
总体来说,QS是一个争议性的话题,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种排名方式。每个人对QS排名的理解和看法都可能不同,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目标和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排名榜上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