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意义
1990年9月22日,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盛大开幕。这意味着中国成为了亚洲体育大国。这次亚运会标志着中国由以往的“体育隐忧”进入了“体育强国”时代。

此外,这次亚运会举办也为空前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为中国和北京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而深远的贡献。
2. 北京举办亚运会的历程
1981年,中国首次参加亚运会。此后的多年时间里,每一次亚运会都为中国队带来了荣耀。暨第十届亚运会后,中国便开始尝试承办这项赛事。1989年经过竞标后,中国成功获得承办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机会。
为保证亚运会的顺利进行,中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物力和人力。北京市政府建立特别行动办公室,对亚运会的筹办工作进行细致的组织规划。同时,全民动员积极投入到亚运会的筹办活动中。
3. 亚运会盛况
1990年9月22日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的亚运会开幕式上,北京展现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亚运会开幕式时,世界各国的运动员代表团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内隆重亮相,嘉宾和观众达到近10万人之多。
整个亚运赛事历时16天,共有3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此次盛会。亚运会上共设有27个大项、29个小项,共有400多个金牌争夺。
4. 亚运会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历史事迹。这次世界级的大型体育赛事,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在国际体育舞台上,中华民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大和自信。此外,亚运会还为中国和北京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此,中国走出“体育隐忧”时代。自此以后,中国的国际体育事业迅速发展。中国体育运动员逐渐成为国际赛场上的佼佼者。同时,北京也逐步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