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名校 > 知识 > 孙子兵法计篇,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计篇,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14 21:32:24 编辑:去留学呀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第八计 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2,孙子兵法中有哪些计谋

孙子兵法原文: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数一下,一共12计,不是36计哦

孙子兵法中有哪些计谋

3,孙子兵法有哪些计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计篇第一 作战篇第二 谋攻篇第三 形篇第四 势篇第五 虚实篇第六 军争篇第七 九变篇第八 行军篇第九 地形篇第十 九地篇第十一 火攻篇第十二 用间篇第十三
孙子兵法兵法中没有具体的写什么计谋之类的,孙子兵法的精髓就是一个“水”字,如: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具体的计谋在三十六计中有,不过三十六计并非孙武所著,现在很多书会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放在一起。多少会误导一些读者,孙子兵法函盖三十六计,但不仅仅只有三十六计。读这书得看悟性

孙子兵法有哪些计谋

4,孙子兵法中计谋篇的内容

简单说就是:能打就狠打,不能打就快逃。兵法教我们的不是电视剧里说的以少胜多,以卵击石;而是以碫投卵,势于九天,以多胜少。至于在敌人数倍于我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到分散敌人,尽在奇正之中。
《孙子兵法》—计谋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望楼主采纳,谢谢!

6,三十六计孙子兵法有什么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7,孙子兵法36计内容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   三十六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三十六计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三十六计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三十六计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三十六计·第二套·敌战计》   三十六计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三十六计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三十六计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三十六计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三十六计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三十六计·第三套·攻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三十六计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三十六计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三十六计·第四套·混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三十六计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三十六计·第五套·并战计》   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三十六计·第六套·败战计》   三十六计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三十六计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文章TAG:孙子孙子兵法三十三十六孙子兵法计篇

最近更新

海外名校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