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华校训简介
清华校训是清华大学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它体现了清华大学的校训精神和办学理念。清华校训的全称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一种充满着进取精神和责任感的教育理念,也是清华大学一以贯之的校训。这个校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已深入到清华师生的血液里。

2. 为何去掉后八个字
清华校训的后八个字是“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这八个字也是毛泽东所题写的清华校训碑上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毛泽东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对清华大学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清华校训的后八个字被视为是反动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化的象征,被强制要求撤下。直到1985年全面恢复高考后,清华大学才重新恢复了带有后八个字的清华校训。并因为当时的时代环境限制,清华大学只开展了校训碑的复制工作,这使得原校训碑的后八个字没有重新刻在现有校训碑上,于是清华校训也就从此去掉了后八个字。
3. 清华校训的内涵与价值
清华校训的前四个字“自强不息”,是一个人在不断进取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一种持续的精神动力和自我要求。不只是指个人的自我要求,也要看到这一精神动力对整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影响。清华校训的后四个字“厚德载物”,则是对人对社会对世界各种事物都负有一种责任和担当,这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的结晶。
4. 清华校训的现实意义
清华校训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校训,它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影响,一种力量。清华校训所散发出来的那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已经成为了一代又一代清华人的精神依托。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清华校训所体现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价值观,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和全球社会共同需要的精神力量与价值观念。因此,清华校训不仅代表了清华大学的精神追求,也代表了整个高校的精神追求,更代表了中国整个社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