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公共行政环境是指政府机构或公共事业组织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环境,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对公共行政环境的研究能够为政府机构和公共事业组织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和政策指导,有助于其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和发挥其职能作用。哈佛大学教授早在上世纪60年代即提出以公共行政环境为研究对象,进行环境分析和政策制定的方法和思路,开创了公共行政环境研究的先河。

2. 研究内容
哈佛大学教授将公共行政环境研究分为三个层次: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结构性环境,包括国家政策、地缘政治环境、经济发展趋势、社会价值观念等;中观环境是指政府机构和公共事业组织所处的行业特征和外部竞争环境,包括政府机构间的关系、行业规章制度、市场竞争等;微观环境是指政府机构和公共事业组织所处的具体场景和任务要求,包括组织文化、政策需求、资源限制等。哈佛大学教授通过对公共行政环境的分析,发现政府机构和公共事业组织所处的环境不同,其行动空间和政策制定的适应性也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
3. 研究方法
哈佛大学教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公共行政环境分析方法体系,其中包括环境识别、环境分析、环境预测、环境应对等环节。环境识别分为宏观环境识别、中观环境识别和微观环境识别,通过收集政策和政策制定的相关文件、采访政策制定者和行业从业者等方式,全面识别政府机构和公共事业组织所处的环境。环境分析是对政府机构和公共事业组织所处环境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包括环境要素、环境影响、环境变化等方面,为环境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环境预测是基于环境识别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政府机构和公共事业组织未来环境变化趋势进行的预测和研究。环境应对是指在前期环境识别、环境分析、环境预测的基础上,对环境变化和政策需求进行系统规划和应对措施的研究和制定。
4. 研究意义
公共行政环境研究对于政府机构和公共事业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环境的识别、分析、预测和应对,政府机构和公共事业组织能够把握环境变化趋势,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和计划,并有效地调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目标的有效实施。同时,公共行政环境研究能够促进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拓宽教育和研究的领域,为公共行政学科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创新提供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