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少数人共同生活的地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之一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的。行使自治,独立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 自治一个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根据每个地方的地理大小和人口多少来确定。自治区与省同级,自治州与地级市同级,自治县同级。1.-3自治Local自治器官及其状况(1)民族 -1/Local自治器官是自治区、自治州、/州民族自治Local自治器官的组成和工作是由民族自治Local-。
6、我国为什么实行 民族 区域 自治 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宪法的规定,少数人/。设置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民族-2自治-3/当家作主。每一个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民族区域自治主要内容有七:状态;自治风琴;
人人平等;语言和写作自由;管理财政和经济;组织公安力量。(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有利于祖国的独立和统一;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少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民族有利于全体的团结、共同繁荣和发展民族;有利于现代化和国家发展。
7、我国 民族 区域 自治 制度的特点有哪些(荆州,201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决定的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政治民族-4/Yes-3区域。(荆州,2014)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2自治。每一个地方民族 自治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材料反映了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Yes民族-2自治-4/。
8、中国各 民族 区域 自治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至今已被中央政府认定和确认。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 民族人口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民族。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3)为106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世界上很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时都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民族。
中国采用民族区域自治的方法解决民族的问题,是基于其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我国宪法和法律民族-2自治明确规定民族-2自治及其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个基本政治。中国的民族 自治各地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成立前,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解放的蒙古族聚居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3 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
9、实行 民族 区域 自治 制度有哪些 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在于:实现民族。它不仅确保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确保了在有人居住的地区全面执行民族-1。为了便于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展各民族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并在宪法中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同时,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宣布各地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而且帮助-3自治地方政府加速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逐步克服民族。
10、 民族 区域自制 制度的 优越性有哪些?简答: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结合起来-3自治。二是有助于将国家的方针政策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第三,有助于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富强结合起来。第四,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国家的感情结合起来。论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证明,符合历史发展、现实情况、国情民意,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妥善解决了民族团结与民族 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管理地方事务的独立权利。二是有助于将国家的方针政策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在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过程中,结合民族地区特点,使之适合当地的条件和地区,从而有助于-3自治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第三,有助于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富强结合起来。